林冬妹
(尤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福建 尤溪 365100)
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解决对策探讨
林冬妹
(尤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福建 尤溪365100)
立足尤溪县用工短缺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导致当前企业用工难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当前企业用工难之策略。
尤溪县;企业;用工难;原因;对策
近年来,尤溪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鼓励非公经济发展,走工业兴县的发展道路,县域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扩大规模,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用工需求量急速上升,企业用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一些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等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县人社局走访、调研了瑞森家居、广益纺织、富润塑胶、中泰纺织、正泉纺织和格利尔染整等企业的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主要缺工企业为纺织、服装行业及化工行业,工种主要是普通操作工。
而调研中还发现了企业用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劳动力地域分布差异造成区域性紧缺。即在企业较为集中的县经济开发区用工紧缺,而乡镇本地用工情况较为平稳。二是年龄和性别造成结构性紧缺。女工、年轻工人(30岁以下)、熟练工、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紧缺。纺织行业需要的大多是女工,而且是年轻女工,因为行业限制,男工只是技术或者是机修工等工种,而一线挡车工等多为女性,男性不愿意干,可能也干不了,女性也限于年轻的,而年轻女工外出务工期望值增加,宁可到沿海一带打工,也不愿意在本地就业,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纺织行业的用工难。三是相同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各纺织厂因为需工量大,造成工人紧缺,所以跳槽现象时有发生。如红土地工业园区里,新上的企业多,出现了缺工的现象,相关企业出现挖工、抢工的现象很普遍。
对全县企业用工难进行分析:待遇较低是导致企业用工难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有新上企业增多及现有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用工不足。部分企业的用工及管理理念存在偏差。新生代劳动力就业理念的变化。地理环境、福利待遇等不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外来务工人员偏少等。
3.1开拓创新,拓宽企业用工渠道
一是政府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各乡镇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企业招工提供帮助,乡村干部及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要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推介和引导有转移愿望的劳动力进入企业;继续推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奖励机制,调动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招工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指导、就业推荐和就业跟踪一条龙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招工用工信息的资源共享,分门别类地为企业提供普通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三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增强招工主体意识,从增加工资、改善劳保、规范用工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来解决面临的招工困难。
3.2提高员工待遇
政府和舆论要引导企业改变以往“追求低廉劳动力”的观念,引导企业提高员工待遇是改善就业问题的最有效举措。企业应从薪酬这个员工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提高员工待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杜绝拖欠工资和损害员工权益的事件发生。
3.3创优务工环境,为员工构筑暖“巢”
尤溪县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着力解决企业职工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疾病防控等问题,特别是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实施拆掉门槛、规范收费、困难资助、指定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敞开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农民工子女学前入园率和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农民工子女与城区子女平等享受高中阶段教育。
3.4注重职业培训,着力提升就业技能水平
围绕该县域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展符合县情的技能培训工作。一是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充分挖掘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定点培训机构创建自己的培训品牌,根据各个定点培训机构的资源状况,要求定点培训学校必须创建1~2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品牌,有针对性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有重点的投资相应的培训设备设施,到目前为止,纺织、机械、茶叶、家政、电子商务已培养出自己的老师,设施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培训的要求,为该县今后开展职业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强化培训鉴定质量。该县始终注重对培训、鉴定质量的管理,把管理贯穿于培训和鉴定的全过程。三是加强闽中茶校建设。2014年由尤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的三明市闽中茶业职业培训学校在该县成立。该校位于闽中茶城内,是三明地区唯一一家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艺表演、茶叶营销培训为一体的茶业培训学校。学校成立以来,共培训出涉茶职业技能型人才208人。
3.5加强用工指导,引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
只要企业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注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缺工问题就不难解决。一是充分尊重员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注重把企业发展和员工待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待遇。二是重视员工意见,保护员工利益。企业领导定时与员工面对面对话,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对员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登记,及时解决和解释;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合适的要采纳,没有被采纳的要进行了必要的解释。针对员工普遍关心的月工资考核,工厂每月都应张榜公布,对弄虚作假的现象,员工可以举报。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87
F241.21
A
1673-0194(2016)11-0147-02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