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艳蓉
(黄河科技学院 商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大学生理财问题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欧阳艳蓉
(黄河科技学院 商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理财是贯穿人一生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的理财习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黄金期,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理财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财商”基本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接受一些理财教育,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研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状况,得出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提出提升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引导策略。
大学生理财;问题;引导策略
现在活跃在校园中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在消费行为方面有着追求个性、喜欢娱乐、乐于接受新事物、彰显自我的特点,他们有着与父辈差别很大的价值观、消费观和理财观。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自己专业研究的视角对大学生理财问题进行了研究,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都一致认为大学阶段大学生理财意识及理财习惯的培养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财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向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研,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升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引导策略。
在西方发达国家,理财观念往往是从孩子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建立较好的对待金钱、财富的观念,而且将理财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彼得·林奇分析了“在美国之所以能够出现摩根、艾柯卡、比尔·盖茨、巴菲特、彼得·林奇这样大批的世界级金融家、企业家和投资理财家,原因在于美国的教育传统和自立文化传统的渗透和传承”。受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我国的理财研究起步较晚,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逐步兴起对理财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伴随着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兴起逐步传播开来的。对于大学生理财的研究,我国学者在2000年之后,才将大学生理财问题纳入研究的视角。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的状况看,对大学生理财的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探讨;二是对大学生理财现状的问题研究;三是对大学生理财工具滥用的问题研究。
调研随机向10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1份,占问卷总数的95.1%,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是有效的。下面对调研情况及结果做如下介绍。
1、调查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理财的认识、目前生活消费的主要来源及消费构成、平时的理财习惯(如是否有记账的习惯)、目前了解的投资工具有哪些以及是否有真实或虚拟的投资行为。
2、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1)大学生的生活费增长,其来源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中每个月生活费在700—1000元之间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6.8%;每个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08%;每个月有6.83%的学生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有83.2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都来自父母;有21.66%的学生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通过勤工俭学方式获得部分生活费的学生有29.33%;通过投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部分生活费的学生最少,只有1.58%。这些数据在整体上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多样化,很多学生都有通过兼职赚取生活费的经历,而且有个别学生可能已经实现了生活的自立,没有向父母要生活费。
(2)大学生生活费的支出内容丰富。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绝大部分用于饮食方面,外出购物次之,有30%以上的学生每月有聚会、外出游玩、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购买生活日用品方面的支出,每月有恋爱支出的学生占11.15%。从学生每个月的支出内容可以了解到,学生支出内容丰富,有社交、谈恋爱等方面的需求,生活比较丰富多彩。
(3)大学生获取理财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被调研的所有学生中,有46.16%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及银行的宣传掌握理财知识,这是最常见的宣传途径;有35.54%的学生是通过朋友的讲解或者自己看书获取;有24.61%的学生通过学校专题讲座了解理财知识;有29.02%的学生有兴趣但没有途径了解理财知识;也有16.09%的大学生对理财知识没有兴趣。
(4)大学生理财的首要目标。有55.84%的学生认为合理花钱是大学生理财的首要目标,有32.18%的学生认为培养财商是大学生理财的首要目标,6%左右的被调研学生选择盈利或其他原因作为大学生理财的首要目标。
(5)大学生的理财资金来源及理财方式。有41.64%的学生用自己剩余的生活费作为投资的资金来源,有35.23%的学生用父母的赞助来投资,该比重以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比重最大。有34.81%的学生用自己的储蓄来投资,有28.92%的学生用大学兼职收入来投资,还有5.99%的学生用助学贷款来投资,也有21.77%的学生没有投资资金。在理财方式上,有75.18%的学生使用银行存款,有11.88%的学生选择股票或基金。
1、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理财是陌生的,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谈理财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类认识是错误的。也有不少学生认为理财就是买股票、买债券、买保险等等看上去高大上的事情,这类认识是片面的。其实,理财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记账行为、对生活消费支出的计划、注意生活上的开源节流等都可以包括在理财的范围中。
2、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有待改进
在大学校园中,不少大学生为了面子而经常发生消费攀比、跟风等现象,经常更换手机、出入高档餐厅,还有些学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滋生,甚至有些学生缺乏消费道德、法纪观念淡薄。这些现象是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行为不理性的表现。
3、大学生普遍缺乏金融理财知识
大学生普遍缺乏金融理财知识,这样的结果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造成的。从小到大,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供着,不用自己操心,有些学生只知道父母在上班,具体做什么,家里的收入支出情况从来没有了解过,也没有了解的意识,只要专心上学。但是占据每个人青少年时期大量时间的学校教育,基本上也不涉及到理财的教育,到了大学,除了经济金融理财类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理财的知识,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很少学习理财。
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理财专题报告
现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一般都有为期一个月的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校情校史、专业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等等,唯独没有理财教育。理财教育一直被家庭、学校、社会所忽视。所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期间,可以聘请理财专业人士或者理财专业教师以大学生理财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理财讲座。在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展理财教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能为学生大学四年的理财学习、“财商”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设理财选修课
选修课是高校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很重要的形式,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一些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实用性的理财教育选修课,如理财常识、家庭理财、理财规划、消费经济学、财务管理、消费伦理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财,知道理财对人生的重要性,认识“财商”,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一定理财技巧技能,全面提升学生对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理论认识,为其大学生活及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经常性的理财教育专题讲座
学校可以不定期的邀请金融理财专家与社会创业精英给学生开展理财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他们会把一些最新的金融理财理论、理财方法及社会理财活动应用带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上最新的投资理财知识及其应用。另外,金融理财专家与社会创业精英们本身就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起到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效果,这些是校园内的教师无法带来的。
4、开展丰富的课外理财教育
大学生的社团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社团开展以大学生理财或消费道德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选择辩论赛、理财主题展、生存实验等形式,这样可以在校园中形成崇尚科学理财、抵制不良消费的好风气。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理财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能取得非常有效的理财教育效果。
5、重视大学生理财的实践活动
理财理论与理财技巧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引导学生从每个月生活费规划开始,合理开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开源节流的本领。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些理财工具,如余额宝。大学生通过理财实践,能提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能提升“财商”,能形成科学的理财理念。
[1]杨小波、宋晓慧、岳华:在校大学生个人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0(17).
[2]王博雅:关于大学生理财问题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5).
[3]黄颖、郭得鑫、高凤娟、刘田田、张阑嫱、于珊:当代大学生理财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27).
[4]杜昶: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个人理财状况调查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2).
(责任编辑:柯秋萍)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理财问题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编号:2015-GH-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