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检测结果分析

2016-12-24 06:06:30高妍王忠巧郑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纯音毛细胞听阈

高妍王忠巧郑艳

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检测结果分析

高妍1王忠巧1郑艳1

目的 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的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 对56例(102耳)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耳鸣组)进行TEOAE检测,并与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耳鸣组的TEOAE检出率(82.35%,84/102)低于对照组(100%,92/92)(P<0.05)。耳鸣组各频带TEOAE的信噪比及重复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未引出,说明其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已有损害。

纯音测听; 诱发性耳声发射; 耳鸣

耳鸣是指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部分耳鸣患者可伴有听力损失,然而也有部分耳鸣患者常规纯音测听(测试频率0.125~8 k Hz)其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可在正常范围。为了探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是否已存在外毛细胞功能损害,本研究对纯音测听正常但有耳鸣的56例患者进行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12月~2015年8月诊治的纯音测听正常的耳鸣患者56例(102耳)(耳鸣组)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21例;年龄26~43岁,平均34岁;双耳鸣46例(92耳),单侧耳鸣10例(10耳);耳鸣时间10天~2年,平均8.80~19.42周;均排除内耳和中耳占位性疾病。以纯音听阈正常无耳鸣的健康青年人46例(92耳)为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25~42岁,平均32.6岁,均排除了外耳和中耳疾病。全部对象均不伴头痛、头晕等其他并发症状,无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无家族遗传性耳聋史,耳镜检查正常,外耳道无耵聍栓塞,0.125~8 k Hz气导纯音听阈≤25 d B HL,声导抗检测鼓室图均为A型,声反射阈及声衰减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TEOAE检测方法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两组对象分别进行TEOAE检测,耳鸣组于治疗前及治疗一月后进行检测。受试者取坐位,嘱其安静,平静呼吸,测试过程中避免说话、吞咽、咀嚼等影响测试结果的动作。以短声(click)为刺激声,波宽分别为40、80、120μs,刺激强度为80 d B SPL,记录0.75~1.25、1.25~1.75、1.75~2.50、2.50~3.50、3.50~4.50 k Hz各频带反应波的重复性及信噪比。通过标准:相关性>60%,强度-5~20 d B,信噪比>3 d B。

1.3 治疗方法 耳鸣组TEOAE未检出耳病程较短者给予口服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配合耳鸣治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补充溶栓药物治疗;病程较长者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配合耳鸣治疗的基础上,视情况可补充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疗程一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用χ2检验比较耳鸣组与对照组TEOAE通过率、反应波的重复性、信噪比。

2 结果

2.1 两组TEOAE检出率 耳鸣组TEOAE检出率为82.35%(84/102),对照组为100%(92/92),耳鸣组TEOAE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各频带TEOAE信噪比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各频带TEOAE信噪比均高于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各频带TEOAE重复性比较 由表2可见,对照组各频带TEOAE重复率均高于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耳鸣组TEOAE未检出耳治疗一个月后TEOAE复查情况 由表3可见,耳鸣组治疗前未检出TEOAE的18耳中,经治疗后有5耳检出TEOAE。

表1 两组各频带TEOAE信噪比比较(dB,±s)

表1 两组各频带TEOAE信噪比比较(dB,±s)

总信噪比对照组14.42±5.68 18.24±6.10 19.17±6.62 15.36±5.4组别频带(k Hz)0.75~1.25 1.25~1.75 1.75~2.50 2.50~3.50 3.50~4.50 8 14.53±5.03 16.21±3.97耳鸣组10.16±6.87 14.68±6.06 14.21±5.16 11.46±6.18 12.01±6.32 11.48±5.48

表2 两组各频带TEOAE重复率比较(%,±s)

表2 两组各频带TEOAE重复率比较(%,±s)

总重复率组别频带(k Hz)0.75~1.25 1.25~1.75 1.75~2.50 2.50~3.50 3.50~4.50

表3 不同病程耳鸣者治疗前TEOAE未检出耳及治疗后检出耳数分布(耳)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纯音测听结果正常并不意味着听觉系统正常,很多纯音测听正常的耳鸣患者耳蜗可能存在早期损害。Atchariyasathian等[1]研究发现很多噪声环境接触者在纯音测听结果正常的情况下,其耳蜗已发生细小的、不易发现的病变。

TEOAE是耳蜗受单个瞬态声刺激信号诱发的、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是一种主动机制的表现,在外耳道记录,大多数正常耳均能引出[2]。本研究对照组中TEOAE的检出率为100%,与文献报道60岁以下纯音测听正常人TEOAE检出率接近100%的结果[3]基本一致。而耳鸣组TEOAE检出率为82.35%,且各频带TEOAE信噪比及重复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耳鸣组有17.65%的耳鸣患耳在出现纯音听力损失之前耳蜗已有轻微的损伤,也说明TEOAE在检测耳蜗早期轻微损伤方面较纯音测听更敏感。而耳鸣组中TEOAE未检出的患者中,大部分原因不具体,大致总结为精神压力过大(包括工作、生活)、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睡眠质量差等),少部分有外伤、爆震或噪声接触史。耳鸣组中TEOAE未引出、病程在2周内的11耳中,嘱患者脱离噪声环境,经激素治疗5天,同时予以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并配合耳鸣治疗后复查有3耳TEOAE再次引出;病程2周至1月的3耳及1月至半年的1耳中,治疗后均有1耳 TEOAE引出;但病程半年至1年的2耳及1年以上的1耳中,治疗后TEOAE均未引出。说明脱离噪声环境、改善内耳微循环,可恢复部分耳蜗毛细胞的功能;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毛细胞病变不可逆。故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尽早治疗,定期复查,可有效恢复毛细胞功能。

曾祥丽等[4]认为,耳鸣原因可为鼓室压力改变等潜在中耳因素引起,这种变化发生在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发生变化之前。本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纯音测听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早期耳蜗毛细胞损害,对这类患者常规进行TEOAE检测很重要,可早期发现耳蜗潜在病变。目前,耳鸣的中枢化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Meikle[5]研究认为,耳鸣是外周和中枢病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听觉中枢的大脑皮层部分也参与了耳鸣的产生与维持;耳鸣可原发自外周,也可原发自中枢。因此,TEOAE仅仅是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在耳鸣的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外周性耳鸣的早期辅助诊断。

1 Atchariyasathian V,Chayarpham S,Saekhow S,et al.Evaluation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with audiometer and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J].J Med Assoc Thai,2008,91:1066.

2 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3~351.

3 钟乃川.正确评价耳声发射的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7:291.

4 曾祥丽,钟乃川,李擎天.中耳病变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表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89.

5 Meikle MB.The interaction of central and peripheral mechanisms in tinnitus[M].In:Vemon JA,eds.Mechanism of tinninus.Boston:Allyn and Bacon,1995.18~20.

(2015-11-12收稿)

(本文编辑 雷培香)

10.3969/j.issn.1006-7299.2016.04.020

时间:2016-6-29 16:16

R764.55

A

1006-7299(2016)04-0400-02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乌鲁木齐 830063)

郑艳(Email:zy91900@sina.com)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60629.1616.064.html

猜你喜欢
纯音毛细胞听阈
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误诊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让永久性耳聋患者有望恢复听力的蛋白质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声学技术(2019年2期)2019-05-21 06:17:02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