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秀丹+贾晓丹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先进理念,将其精粹与国际货运代理这门课程改革相结合,分析适合本门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并将此理念应用到该门课程的授课实践中。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现代学徒制;改革
针对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应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作为现代教育主要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种教育形式能够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符合。它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结合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应用,本文对采用传统教育体制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将所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下:
1.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该课程开发过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采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但这种培养方式主体仍是学校,企业只是参与者,且企业的参与不够积极,热情与主动性都表现出不足。
2.课程体系构建欠缺。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以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运输流程进行设计,明显存在知识点过多且杂乱的现象,而且大量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真正应用到企业实践的仅仅是其中一少部分,同时所学知识的应用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不同。
3.授课模式单一。本门课程的授课形式完全实行的是教师在课程讲授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由教师主导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有限,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导致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数量自然就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国际货运代理这门课程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相结合,对其进行如下课程改革:
一、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学生入校的认知课程里带领学生对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让学生对企业业务及流程有初步认识。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在职业规划上有明确的定位,同时也让企业利用这种方法宣传自己,给双方互为选择的机会。
二、建立适宜课程体系。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授课,需要考虑学生身份在授课过程中应转变为企业一线员工,本门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发挥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双重作用,突出业务岗位的职责与能力要求,考虑企业业务流程与实际运行的要求来建立,教学设计是采用企业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形式下发,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模拟企业工作现场,建立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多种授课模式。由于企业也不具备能够一下子接受三四十人到一线实习的条件,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采用的是灵活的授课形式。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教师指导。从课程授课时为该班配备一名企业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由该名老师不定期的来校对学生的工作任务进行指导,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技能训练有专业指导,动手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吻合。
2.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授课前由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下厂实践学习,在掌握企业工作任务之后,将这些工作任务形成系统性的、适合学校学习的工作任务,并以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级过渡、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掌握全部工作任务,同时结合不同工作岗位职责来强化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应注意事项,完成由学生向学徒的身份演变,在以后的工作岗位竞争中发挥明显优势。
3.企业轮岗实习。由于企业现场学习条件所限,接纳学生数量有限,这些学生由企业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并且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给出,而在校的学生则由在校教师在课堂模拟企业现场进行反复练习,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在下一次轮岗实习不致出现能力不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发生。
4.创建展示的平台。为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优秀表现通过小视频等形式记录下,展示在本门课程开发的网络资源平台上,网络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库,对于在课堂没有弄懂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将学习的时间无限延长。
四、多种形式的考核机制。为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将学生的考核方式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及上岗要求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堂授课及工作任务完成时采用多种方式考核。
1.过程考核。按照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结合校企合作形式下的特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每个工作任务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保证学生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就将学生的课程成绩与将来自己的工资报酬相等同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劳有所得,为以后真正走入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
2.企业考核。在整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会在不同时间段到企业进行轮岗学习,对他们的考核是由企业教师按照对企业员工的职责与能力要求而给出的,这就可以让学生知道企业对相关岗位员工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然就会面临下岗的境况。
3.发展性评价。在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要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一起提升,即在工作任务——小组任务评分时加上团队协作能力,这种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一次次合作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通过采取以上的改革措施,学生对国际货运代理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反馈得知,企业对入职的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认可。
参考文献: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
[2]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
[3]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4.
(作者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