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文, 陈 军, 张书富, 方 菁, 居培红
(1.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心病科, 上海 杨浦区 200090 2.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部, 上海 杨浦区 200093)
化痰祛瘀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林嘉文1, 陈 军1, 张书富1, 方 菁2, 居培红2
(1.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心病科, 上海 杨浦区 200090 2.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部, 上海 杨浦区 200093)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PCI术后复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中药治疗。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为40.6%,总有效率为92.2%,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20.3%和总有效率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cTnI、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1、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法能够有效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术后心肌炎性反应,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不稳定性心绞痛; PCI手术; 化痰祛瘀法; 心肌保护
本文研究以化痰祛瘀法联合PCI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所有病例诊断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中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标准,且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确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胸痹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40~70岁,均能配合完成治疗疗程。
1.3排除标准:排除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重度心律失常患者,排除合并严重感染、重度高血压、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排除重度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严重出血性或有出血倾向疾病患者,排除近期接受其他手术治疗者,排除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及患有肌炎或肌病病史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治疗依从性不良患者。
1.4临床资料:选择自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行PCI术后因再发胸痛在杨浦区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及在杨浦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及心内科门诊就诊共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条件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40~67岁,平均(55.6±4.2)岁。对照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2~68岁,平均(56.7±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产品规格:100mg,生产厂家: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每日100mg;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90,产品规格:75mg,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50mg;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94,产品规格:0.4mL:4000IU,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每日4000IU,一日两次,连续治疗三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中药组方,全方为:连翘、瓜蒌各12g,金银花、蒲公英、丹参、赤芍、法半夏、红花各9g,薤白、甘草、生姜各6g,人参3g,全方以水煎煮,每日一剂。随症加减用药:气虚重者加黄茋,痰甚者加胆星,气滞严重者加柴胡,瘀重者加红花。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6观察指标:经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参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3]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总积分情况,该量表包括5大项19条,满分100分,积分越高,表明患者治疗后的机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越好;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包括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a、IL-1、hs-CRP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
1.7疗效评估:经临床治疗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降低不足30%;加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出现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治疗例数]×100%。
1.8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疗效评估: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0.6%,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显效率为20.3%,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SAQ总积分比较
2.2SAQ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心肌损伤标志物:治疗前,两组MB、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cTnI、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比较
2.4炎症因子:治疗前,两组TNF-α、IL-1、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有关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与冠状动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不稳、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继发性血栓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PCI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能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使缺血的心肌得到充分的再灌注,已成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重建方法之一[4]。但PCI手术需要进行球囊扩张及体内植入支架等机械操作,术后患者易发生冠脉供血与心肌代谢失衡,继而引发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即急性心肌缺血。目前,西医在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方面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并不很理想,且存在较多的治疗禁忌及药物副作用,不利于疾病的转归。此外,本病的病变多为由痰致瘀,患者多伴有痰湿之证,故在PCI术后辅以化痰祛瘀药物,即可从本质上祛除内邪以促进术后的康复痊愈,又可从体质上预防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表明在PCI术后,采用化痰祛瘀法随证加减用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治疗方法在本病PCI术后的治疗优势;在术后心绞痛改善方面,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心血管患者疾病发展、预后转归的重要参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CI患者术后多伴有CK-MB、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且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患者的临床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升高患者。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MB、cTnI、CK-MB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改善PCI术后患者的预后效果;TNF-α、IL-1是机体独立的炎症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临床评估心血管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hs-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s-CRP具有重要诊断和预测价值。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hs-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化痰祛瘀法能够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抑制冠脉再狭窄,提高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3] Spertus JA,WindersJA,DewhurstTA,et al.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1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cardiac,1994,74(12):1240~1244.
[4] 范树信,王旭,邵一兵,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和慢血流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596.
1006-6233(2016)11-191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71
上海市杨浦区卫计委区级课题,(编号:YP15M17)
陈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