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清
(莆田涵江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11)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肺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早对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2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9例疑似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31例,其年龄为36~79岁,平均年龄为(56.67±8.24)岁,其病程为2.5~10个月,平均病程为(3.67±0.55)个月,其中伴有干咳症状的患者有28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有1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有27例。
分别对这69例疑似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病理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进行螺旋CT检查 进行螺旋CT检查的具体方法是:①使用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quilion4多层螺旋CT扫描仪为患者进行检查。②将CT扫描仪的电流参数设置为150mA,将电压参数设置为120kV,将螺距设置为1.375∶1,将扫描层厚设置为10.0mm。③在进行检查前,医师应告知患者要先吸气,然后屏气,并在屏气的状态下接受螺旋CT扫描。④在对患者进行平扫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应对该部位进行增强扫描。⑤将扫描数据传输到ADW4.2工作站,然后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2]。
1.2.2 进行病理检查 进行病理检查的具体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活检及肺穿等操作,然后将得到的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69例患者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57例(占患者总数的82.6%),患有肺部良性病变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7.4%)。进行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69例患者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53例(占患者总数的76.8%),患有肺部良性病变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总数的23.2%)。进行两种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比较( )
表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比较( )
检查方法 肺癌 良性病变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病理检查 57 82.6% 12 17.4%螺旋CT 53 76.8% 16 23.2%Χ2 0.934 0.918 P值 0.057 0.054
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在57例被确诊患有肺癌的患者,患有中央型肺癌的患者有17例,患有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有40例。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在53例被确诊患有肺癌的患者,患有中央型肺癌的患者有16例,患有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有37例。用螺旋CT诊断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1%和92.5%。
肺癌多发生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上,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吸烟、肺部慢性感染、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肺癌患者在发病的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其病情往往已发展至中期或晚期,此时再对其进行放疗和化疗也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3]。因此,及早对该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的关键。螺旋CT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它能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多角度、多方式、多平面的扫描,并且能够从矢状图、冠状图及任意肿瘤切面图中获取病灶的详细信息,并通过工作站对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后期处理、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从而为医师诊断疾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此外,螺旋CT具有较快的扫面速度,还能对运动伪影进行有效的排除,并且对小肺癌病灶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是临床上对疑似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与进行病理检查的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螺旋CT诊断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1%和92.5%。
综上所述,用螺旋CT诊断肺癌的准确率较高,此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