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淼
(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 山西 侯马 043000)
将患者体内的血液抽出到其体外后经血液透析机清除其血液中的废物及杂质,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的过程叫血液透析[1]。临床上多采用此种方法对肾衰竭患者及因血液中毒等导致其身体无法自行排出有害物质的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维持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与使用较高浓度的肝素相比,使用较低浓度的肝素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导管所致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2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他们的年龄在34~7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2±2)岁。这些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时间在20~152d之间,其留置静脉中心导管的平均时间为(65±5)d。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标准。这些标准是: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②因其心功能较弱而对建立内瘘的耐受性较差的患者。③因各种原因需要暂时停止腹膜透析治疗而选择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④病情较重的尿毒症患者,或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且生命有限的患者。
1.2.1 为这42例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 为这42例患者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具体的方法是:为12例患者进行右颈内静脉置管,为21例患者进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为9例患者进行右股静脉置管。在为患者置管后,使用5ml的注射器对患者管路的动脉端和静脉端进行反复的抽吸,观察其回血是否通畅[2]。在确定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管路通畅后,为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对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
1.2.2 为两组患者进行封管抗凝处理的方法 为甲组患者使用浓度为1000IU/ml的肝素进行封管抗凝处理,为乙组患者使用浓度为5000IU/ml的肝素进行封管抗凝处理[3]。对两组患者进行封管抗凝处理的方法均相同,具体的方法是:将注射器针头的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然后将封管液推注到中心静脉导管内,直至注射器内的封管液剩余1 ml左右。在推注封管液的过程中,应一边进行推注一边缓慢拔出针头,并保证导管内充满了封管液。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对患者进行透析前,护理人员应使用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原有的肝素,并将抽出的肝素与注射器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结束后,使用20ml的生理盐水冲洗其导管内的血液[4]。采取脉冲式冲管法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冲洗,使生理盐水在其导管内形成漩涡,以便将附着在其导管壁上的残留物冲净。然后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腔内注入适量的肝素盐水。对于存在血液高凝现象的患者,可以为其增加肝素的剂量以保证其血管通路的通畅,必要时可以选择肝素原液进行封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导管所致感染的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及导管功能失效的发生率。
采用相关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正负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33%,乙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3%。甲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加。为此类患者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可为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可提高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延长其生存的时间。因此,我们把血管通路叫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倡将为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而不主张将为其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将为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常用方法。有资料表明,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时间过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肝素用量不足及患者的血管通路受压迫等情况均可使患者发生导管所致感染、导管堵塞和导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以降低其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改善其预后。研究结果证实,使用低浓度的肝素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导管所致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甲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
综上所述,与使用浓度为5000IU/ml的肝素相比,使用浓度为1000IU/ml的肝素进行封管抗凝处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其发生导管所致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功能失效的几率。此疗法可作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抗凝处理的优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