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旭东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及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临床研究表明,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各有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且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62例,其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为(71.2±5.1)岁。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对三组患者均进行降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清除氧自由基及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我院对A组患者每天使用100mg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体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1次,连续治疗14天。我院对B组患者每天使用200mg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体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2次,连续治疗14天。我院对C组患者每天使用300mg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体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3次,连续治疗14天。
①我院将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遗留残疾。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遗留较轻的残疾。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腹胀、恶心呕吐、大便隐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A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腹胀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4/49)。B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腹胀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了大便隐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5/49)。C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腹胀的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了大便隐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4%(10/49)。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尽早恢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预防其脑血管形成新的血栓,降低其脑损伤。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该药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血栓素A2的合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此外,该药还能抑制纤维蛋白的合成,阻断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起到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拮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不一。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每天使用100mg的阿司匹林相比,每天使用200mg的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佳;与每天使用300mg的阿司匹林相比,每天使用200mg的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临床上可采用每天服用200mg阿司匹林的方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