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研究

2016-12-14 09:25:46朱厚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3期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汽化

朱厚兵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重庆 40226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此病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1]。过去,临床上常单独使用膀胱灌注术治疗此病,但效果一般。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7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是:①对患者进行尿检可发现脓细胞、红细胞及蛋白,对其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大肠埃希杆菌或其他细菌。②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显示其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有占位性病变。③对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其肾段输尿管积水[2]。我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膀胱肿瘤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有6例。在研究组患者中,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膀胱肿瘤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我院对对照组患者使用膀胱灌注术进行治疗。进行膀胱灌注术的方法是:让患者保持膀胱排空的状态,并限制其饮水。将30毫克的吡柔比星加入到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然后将此灌注液经导尿管灌入患者的膀胱内,灌注过程中应定时为患者调整体位,以利于膀胱黏膜与灌注药物的充分接触。灌注液保留30~60分钟后排出。开始时为患者每周灌注一次,连续治疗两个月后改为每月灌注一次,共治疗10个月。

1.2.2 我院对研究组患者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术进行治疗。进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方法是: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一周。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其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将汽化电切刀的汽化功率设置为180~220W,将其电凝功率设置为80~100W,在监视器下直视入镜,观察患者膀胱内黏膜损害的程度。用5.88kPa的冲洗压力对膀胱进行冲洗。将切割的范围定为肉眼可见病变位置边缘3厘米以上的部位,深度在黏膜下层,对病情严重者的切割深度可至浅基层。手术结束后,将膀胱冲洗干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留置导尿管3~5天,手术结束一个月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膀胱灌注术(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及术后半年内病情的复发率。我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为100分,患者的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我院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其进行膀胱镜检查显示其膀胱黏膜正常。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其进行膀胱镜检查显示其膀胱黏膜存在散在病灶。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对其进行膀胱镜检查显示其病灶无改善[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5.71%(9/35),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5.71%(2/35),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此病在膀胱镜下存在以下特征:(1)病变呈现多中心性。(2)呈现多种病变形态。①慢性炎症型:膀胱粘膜存在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面和滤泡。②乳头状瘤样型:膀胱粘膜存在散在的小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伴有周围黏膜充血和水肿。③滤泡状水肿型:膀胱粘膜下呈滤泡样或空泡样改变。④黏膜无明显改变型:膀胱黏膜光滑,经活检发现膀胱黏膜无明显改变[4]。进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是临床上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常见方法。此疗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病情复发率低等优点。使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能够加大切除范围,有效地清除深部病灶,且可预防由于切割不当引起的膀胱穿孔。在术后为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可加强膀胱黏膜的修复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腺性膀胱炎汽化
汽化现象真不同 巧辨蒸发与沸腾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44
辨析汽化和液化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25 t/d黑液汽化联合纸幅干燥的设计方案
中国造纸(2014年1期)2014-03-01 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