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滨
(长治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肠梗阻是因肠腔内容物的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肠道机械性堵塞。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发展得很快,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心肺功能不全,导致其死亡[1]。因此,临床医师应对绞窄性肠梗阻及进行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2]。为探讨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我院对近年来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中58例患者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进行了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及综合诊断被确认患有肠梗阻,其病情符合《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3]中关于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不耐受手术。2)患有肿瘤性肠梗阻、先天肠道畸形性肠梗阻。3)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排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排列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53.4±12.3)岁;其中有绞窄性肠梗阻患者29例,有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30例,有完全性肠梗阻患者41例,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8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52.6±11.8)岁;其中有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3例,有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26例,有完全性肠梗阻患者39例,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让患者排空胃内容物,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逐层切开患者的腹腔,寻找到其发生梗阻的肠段。将梗阻部位切除,吻合断端。将腹腔内肠道归位。缝合切口。术后为患者留置鼻胃管,对其进行胃肠减压,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对排列组患者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右侧卧位。让患者口含利多卡因胶浆进行麻醉。使用胃镜观察患者的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是否通畅,充分吸引其胃内容物。从患者的一侧鼻腔置入肠梗阻导管,到达其十二指肠降部。向导管气囊注入10~15 ml的无菌蒸馏水,缓慢地拔出导丝。适当地向患者胃内推送导管,并在吸引口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待导管进入梗阻段后,“蛇行状”有序地排列患者的肠管。术后为患者留置鼻胃管。让患者禁食、禁水。为患者补液,对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处理。让患者卧床1周。在患者排气后可让其进水,若其无不适症状,可让其进流食。
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及生存的情况。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排便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复发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排便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排便的时间()
表1 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术毕至排便的时间()
组别 术毕至排气的时间(d) 术毕至排便的时间(d)排列组(n=59)4.56±2.19 5.70±2.46对照组(n=59)5.23±2.51 5.79±2.37 t 1.54 0.20 P>0.05 >0.05
经过治疗后,排列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肺内感染,有4例患者发生了低钾血症,有2例患者形成了血栓,有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肺内感染,有5例患者发生了低钾血症,有2例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有2例患者发生了肠瘘,有2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列组患者5年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n(%)]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易导致患者发生肠管缺血性坏死等不良后果,威胁其生命安全[4]。使用肠内排列术治疗肠梗阻可重新排列患者粘连的小肠,使其每个肠折叠部位都形成钝角或弧形,从而保持肠道通畅。
段军[5]在报道中称,使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小肠粘连的情况。张永旺[6]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经腹直肌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降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避免其发生术后并发症。杨波[7]等人在报道中称,使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的速度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徐胜[8]等人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0.48%,且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