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军 李 平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较弱,对麻醉的耐受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谨慎选择麻醉药物[1]。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2]。为探讨对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上述两种药物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我院对近几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224例老年患者分别使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进行了麻醉,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224例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无高血压病或糖尿病,不对麻醉药物过敏,未患有神经疾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104例;其年龄为59~88岁,平均年龄为(71.4±1.6)岁;其身高为144~185 cm,平均身高为(166.3±2.6)cm;其体重为46~86 kg,平均体重为(58.1±2.0)kg。在这些患者中,有56例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24例患者进行疝气修补手术,有10例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有83例患者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有51例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麻醉。在手术前半个小时对患者肌肉注射0.04 mg/kg的咪达唑仑和0.01 mg/kg的长托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
对观察组患者使用2 mg/kg的丙泊酚、1 μg/kg的瑞芬太尼和0.1 mg/kg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的过程中为患者每小时使用4 mg/kg的丙泊酚和2μg/kg的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为患者输注麻醉药物。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2 mg/kg的丙泊酚、4 μg/kg的芬太尼和0.1 mg/kg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的过程中为患者每小时使用4 mg/kg的丙泊酚和0.4 μg/kg的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为患者输注麻醉药物。
观察麻醉前及麻醉药物失效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的水平、收缩压的水平及其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术毕至定向能力恢复的时间、术毕至呼吸恢复正常的时间、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和麻醉药物失效后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药物失效后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其各项指标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麻醉前及麻醉药物失效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
观察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术毕至定向能力恢复的时间及术毕至呼吸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术毕至定向能力恢复的时间及术毕至呼吸恢复正常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
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起效的速度比较快,但药效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该药多用于在麻醉前、麻醉的过程中和麻醉之后对患者进行镇痛。人体内代谢芬太尼的主要器官为肝脏。若患者频繁地使用芬太尼,会导致该药在其体内蓄积[3]。瑞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组织和血液中被水解,其起效的速度比其他芬太尼类药物更快。瑞芬太尼不经过肝脏代谢,半衰期比较短。停止为患者使用该药后,药效也会随之停止。故为患者频繁地使用瑞芬太尼,也不会导致该药在其体内蓄积[4]。
总之,对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术后其生命指标的稳定性较好,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