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

2016-12-12 00:54:31李欣刘冯铂杜若飞吴铭沈艳珍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调节效应自尊残疾人

李欣+刘冯铂+杜若飞+吴铭+沈艳珍

摘 要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河南省18个市的600名残疾人和600名非残疾人进行调查,探讨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部分差异以及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关系。结果发现:(1)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在领悟朋友支持和自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残疾人领悟朋友支持、家人支持以及其他支持的水平均能够显著反向预测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3)自尊能够调节残疾人领悟家人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社交回避的关系以及领悟家人支持、其他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社交苦恼的关系。因此,自尊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降低残疾人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及苦恼;自尊;调节效应

分类号 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11.002

1 引言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到8502万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2015),而残疾人身心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幸福、生活水平是否达到小康,是衡量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随着当代医学与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个体的行为逐渐转移至个体的心理。残疾人是一个由于身体残缺与功能障碍而有着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郑功成,2008),其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残疾人很少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有近三分之二的残疾人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陈功,吕庆喆,陈新民,2014)。由此可见,社交回避是当前我国残疾人面临的普遍问题。

社交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交回避是指个体回避参与社交活动的一种倾向,表现为因某些理由而拒绝与他人在一起、拒绝交谈甚至回避所有人;社交苦恼包括社交中体验到的负性情感或正性情感体验的缺失(Wright, Busnello, Buratto, & Stein, 2012)。研究表明,残疾人在行为上大多倾向于自我封闭、回避与他人交往(弋鹏,张茂林,2010)。并且,年龄段也会对残疾人的社交回避及苦恼产生不同影响,例如:相比于正常儿童,残疾儿童更多的表现出缄默、闭锁等交往问题(何侃,2012),残疾中学生在强迫和偏执倾向上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密忠祥,刘松怀,卢迪迪,2013),而相比于健康成年人,残疾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存在孤独、社交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意念(闫洪丰, 胡毅, 黄峥, 陈祉妍, 刘正奎,2013)。社交回避及苦恼常常困扰着残疾人,并逐渐导致其脱离主流社会群体,在与同龄人交往时被边缘化,已经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社交、学习、康复和发展。

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对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并分为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Sarason, Pierce, Shearin, Sarason, Waltz, & Poppe, 1991)。Wood,Maltby,Gillett, Linley和Joseph(2008)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指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更能敏感地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倾向于认为社交的价值大,从而更易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去,进而降低自身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并且,实证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能够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并与其显著负相关,尤其是家庭支持维度的影响更为突出(王艳芝,2007)。因此,将领悟社会支持引入社交研究,有利于揭示个体在社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调整心态,对探索残疾人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领悟社会支持可能会对社交回避及苦恼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相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残疾人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张林, 刘燊,谢文澜,李文涛, 2015),因此,有必要考察是否有其它变量调节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是自我的核心成分和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影响着个体应对周围环境的方式(Kernis, 2003)。一方面,个体自尊水平较高时,对自己越是接纳和喜欢,便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相应地,也会开放自己,将自己的快乐和忧愁与别人分享,对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帮助和支持的感受性也会增强,因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也会较高(张静敏,2012),进而降低个体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另一方面,残疾人因为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导致其自尊水平较低,常处于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反馈中,其表现为负性注意偏向(Dandeneau & Baldwin,2009),换句话说,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其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其社交适应力会迅速减弱(姚晓琳,刘洪,郭成,2010)。因此,对于残疾个体来说,领悟社会支持可能会丧失其对抗风险的能力,此时,无论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如何,其社交回避及苦恼都可能较高。虽然没有研究直接探讨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预测其社交回避及苦恼时,是否会受个体自尊水平的影响,但是基于以往大量相关研究,我们推测,自尊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前,在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关系的研究中,较少将残疾人作为调查对象。因此,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查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并试图探讨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抽取600名残疾人和600名非残疾人作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残疾人有效问卷406份,回收率为67.7%;共回收非残疾人有效问卷447份,回收率为76.2%。具体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见表1。

猜你喜欢
调节效应自尊残疾人
关爱残疾人
用赏识让教育走向成功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中国市场(2016年1期)2016-03-11 21:21:57
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人格特质P的调节作用
员工建言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软科学(2015年6期)2015-07-10 02:30:24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