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意义

2016-12-08 17:32:17舒玲
青年时代 2016年28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辅导员高校

舒玲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新时代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良师益友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把关着学生们的发展方向。那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高校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俨然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该概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英国学者提出,旨在进一步强化并提高他们抗拒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流行文化的“低水平满足”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介的影响。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2008 年,张开在《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中的受众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概念作了延伸,认为:“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讯息、讯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讯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

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  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其中媒介素养尤为重要,主要从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完善自我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适应工作环境的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资源网,由于政府、机构、企业、个人随时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因此网络资源增长迅速,成为无所不有的庞杂信息源,并具有跨区域、分布广、多语种、高度共享的特点。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新兴载体融入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它承载了海量信息,能够储存和传播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与人信息,容易操作。

网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高校日常运作中,各部门文件的传送,工作安排的通知,都是通过网络工作系统操作。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多数是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同时,通过学生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或是人人等社交平台动态的更新,辅导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去向和心理变化,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所暴露的问题及时对症解决。

二、了解学生的需要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教育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甚至成为他们“寄居其中”的新空间。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达到25.5%,遥遥领先于其他群体,而且10到19岁、20到29岁网民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24.1%和31.2%。《2013年新浪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指出,“90后”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是占比重最大的新浪微博用户,分别达到53%和70.8%。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是“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最先体验者,也是网络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QQ、微博、人人、微信网等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保持人际关系并获得人脉资源的新渠道,同时也是他们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舞台。

辅导员育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群体,面对数字化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这一现状,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学会运用网络媒体。通过运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加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和判断力,提升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三、完善自我的需要

网络信息显然广泛、丰富,却缺乏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呈现出无限、无序、优劣混杂的发展状态。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网络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它最薄弱之处,那就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使用者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信息过载所引起的困惑和无所适从,人们对和获取高质量网络信息的期望值日益提高。他们希望所获得的信息是有效的、可靠的、权威的、适用的。在目前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互联网对人们在信息的查询搜索、评价鉴别、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都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作为高校辅导员,新时代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实践技能,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应用现代科技,提高自身的媒介意识,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运用能力,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保持自身良好修养。

四、小结

辅导员是高校工作中最接近学生学习生活,最能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的当下,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中的受众研究[J].传播学论坛,2007.

[2]冯支越,唐诗,钱一彬.基于微博平台的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机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3]汤书昆,孙文彬.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5:55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19:25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3:28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8:35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