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村上春树作品为什么受中国读者的欢迎
——以《挪威的森林》为主
吕娟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村上春树是现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下卷)的发行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万册。在中国之所以会出现“村上春树现象”,与村上春树文章的文体不无关系。村上作品富有独特的想象力和风趣的幽默感,善于采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认可。
关键词:村上春树现象;文体;比喻手法
在过去数几十年间,村上春树的作品广受中国读者的热爱和欢迎。的确,发行商讲谈社称,1987年出版的单行本已经销售了454 万4400本,这次将1991年发行的平装版增装印刷,已经累计达到了1000万3400本,与此同时,2010年12月11日电影版《挪威的森林》在日本上映,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小说《挪威的森林》,由陈英雄导演,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松山健一、菊地凛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该片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2011年该片获得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并入围第六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中国,在外国的作家中,村上春树可以称的上最有人气的作家之一,至今也非常受读者的欢迎。在中国之所以会出现“村上春树现象”,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所诞生的一批小资和白领的出现不无关系。中国的读者为什么那么爱读村上春树作品呢?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的《村上春树全集》的翻译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村上的作品在欧美也被翻译,但是在中国的人气绝对是世界第一。关于原因,林少华这样解释到:村上文章是会给人一种微风吹拂水面的感觉,文章中使用的独特的措辞、运笔以及文体会让中国的读者爱不释手。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村上春树热,本文从对小说所使用文体以及语言表达的共鸣来进行分析。
关于村上春树现象出现与小说文体的密切关系,林教授曾经这样写道:他的作品富有幽默感。在普通的中国人眼中,日本人普遍缺乏幽默感,总是非常拘谨、刻板不灵活。日本的小说也多多少少带有这种倾向,枯燥乏味,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特别多,所以比较难以理解。然而,村上春树不同,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独具匠心的幽默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意,这些都在他使用比喻手法的过程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引用《挪威的森林》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比喻句来进行分析村上作品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
例1.“没什么,我倒像是问的太多了。”
“不不,你这说哪儿去了。只是现在我有点累,说像淋过一场大雨的猴子似的。”
“那么最好还是回家睡一觉吧,嗯?”我试着提议。
“还不想睡,走一会吧!”绿子说。(摘自《挪威的森林》P70-71 )
在表达自己有疲惫感时,一般会采用“我稍微有些累”、“我的腿如同灌了铅一般”、“全身疼痛,推荐酸痛”等这样的表达方式,而在本文当中用“像淋过一场大雨的猴子似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果是真的疲惫的话,这样具有想象力和文学色彩的话,在实际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然而,像淋过一场大雨的猴子似的这句话,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耷拉着脑袋,打着寒战,垂头丧气的样子。那种疲惫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抽象的东西能用具体的东西展现出来,更容易吸引读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例2.由于无风,太阳旗俨然元老院议员长袍的下摆,垂头丧气地裹在旗杆上一动不动。(摘自《挪威的森林》 P259 L1-2)
所谓的下摆,指的就是接近衣服的最下面5cm左右的部分。把太阳旗比作元老院议员的长袍下摆,头脑中很容易浮现出被揉的皱巴巴的样子,非常具有幽默感,让读者读后比较容易理解,也暗含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例3.“喜欢我的发型?”
“好得不得了。”
“如何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 (摘自《挪威的森林》 P307 L18-21)
在表达自己喜欢时,一般会采用“非常棒”、“非常不错”、“美的光彩照人”等表达方式。“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深一层的考虑,没有比这个更好更棒的了。使用这种比喻的手法,超乎不凡的想象力,虽说有些夸张,但是绝对是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表达。想象一下,这种美,能够迷倒全世界所有的森林里的树,这是程度多深的喜爱呀。
例4.然而直子的话没再持续很久。暮地察觉到时,话已戛然而止。中断的话茬儿,像被拧掉的什么物件浮在空中。(摘自《挪威的森林》 P46 L11-12)
直子的话突然中断了。总觉得还有什么其他要说的,但是什么也没有说。或者没有继续讲下去的力气和能量。“像被拧掉的什么物件浮在空中”,表现出来的是半途中止,没有完了的状态。一直欲动不能的僵硬状态。反映出谈话戛然而止的一种状态。
林少华教授曾有一篇“村上春树的作品为什么在中国被广泛阅读?”的文章,以此为先行研究,参照这篇文章,采取具体的实际例子,进行了考察研究。村上作品中的确也有语言的简洁凝练、流畅、适度抒情等特点。关于这一点,本篇文章没有深入的探讨研究,本文以比喻的趣味性以及独特的幽默感为着眼点,展开了研究。对于一向注重幽默感,善于采取比喻表现手法的“诗文大国”中国而言,这种表达方法,会给中国的读者带来特有的喜悦,更容易接受这样的作品,而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村上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孤独感、丧失感以及空虚,与现代中国都市市民,特别是白领和小资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等现状不谋而合,所以特别容易产生共鸣。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会从时代性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简洁、流畅以及恰到好处的抒情入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ノルウェイの森》(上)(下)村上春樹 講談社文庫。
[3]“村上春樹は中国でなぜ読まれるのか”人民中国http://peopleschina.com/maindoc/html/200110/fangtan.htm-10k 引用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10-01
作者简介:吕娟(1982-),女,汉族,中国海洋大学文学硕士,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