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养鹅,气候适宜,一般5月底左右进雏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d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1.5~2.5kg,雏鹅易管理。同时节约饲料,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饲草,此后,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子等。这样,不仅雏鹅长得快,而且周期短。
降温防暑
通风降温。在鹅舍外活动场怕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鹅舍正面墙壁采用泥龙网和篱笆,其他墙壁要分高低位开窗,低位窗户要分开和鹅舍同高,鹅舍要宽敞,舍温保持在26℃以内,防止拥挤。
控制温度。夏季鹅舍内不仅温度高,而且体热散发,造成病毒大量繁殖。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0%。相对湿度大于75%,则雏鹅关节炎病会增多。为了给雏鹅创造较为适宜的环境温度,夏季日夜都要打开所有的门窗,让空气畅通。如有条件可安装电扇,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
降低密度。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6只为宜,以防因拥护而造成中暑。
每天高温时,用凉水喷洒地面、墙壁和鹅体。
精喂雏鹅
出壳后1d的雏鹅,用切细的鲜嫩的菜叶(青草)放手中诱食,如多数争食即可开食。再用小盆盛水,调教饮水。饲喂时将菜叶(或饲料)分次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其采食,每隔2h饲喂一次,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料,日喂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点左右。6~10日龄,日喂6~8次,其中晚上喂两次。
圈牧结合,补饲精料
35日龄前应以放牧为主,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鹅群的采食量大,可赶鹅到草质好、数量足、无污染的地方放牧,这样可节省大量精料。一般以上午5~9时,下午6~8时放牧为宜。其余时间则可圈养,适当补饲料料,这样既可充分利用牧草的丰富资源,又能满足鹅的生长营养需要。放牧时先让鹅吃饱后再游泳,每次游30min。上岸休息半小时。再继续放牧。喂配合饲料100g,另外切细的青绿饲料拌匀饲喂,以青绿饲料占配合饲料的20%左右为宜。其配合饲料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配制。1~20日龄配方:玉米35%、鱼粉9%、豆饼9%、草粉15%、骨粉0.7%、次粉15%、食盐0.3%、生长素1%;21~60日:菜子饼(脱毒)15%、骨粉0.7%、食盐0.3%、生长素1%,配制时将各种饲料分别粉碎,再均匀混匀即可。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
35~50日龄时要将鹅圈养,减少运动,饲养密度以每平米6只为宜。每天按每只100~150g配合饲料与切细的青饲料混匀饲喂,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按3:7的比例混合成半干半混合料填喂,每天填3~5次,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圈舍每天清扫一次,3d垫一次沙、料槽、水槽每天清洗一次。隔天让鹅下水游泳半小时左右。51~60日龄时,每天用800g左右配合饲料喂5~6次。一般经过60d左右的精心饲料,中型肉鹅体重4~5kg,大型肉鹅体重6~7kg。
防兽害
夏鹅育雏期间鹅舍内最怕兽在,特别是鼠害。因此,应堵塞鹅舍人的鼠洞,门窗要装防鼠网,防止老鼠窜入鹅舍。
注意疾病防疫
肉鹅夏季易发病,要搞好防疫,刚出壳的雏鹅,要用血清接种,每只肌注0.02ml。30日龄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ml。饲养用具每隔3~5d消毒一次,圈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d,用1%漂白粉、2%烧碱交叉消毒一次。夏季常发病及防治方法如下:①风湿症:把鹅掌叉剪开,挤出污血,再把鹅掌泡在人尿中浸2~3min即可治愈;②痢疾:将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一下,再拌入米糖再炒,炒熟晾凉后喂鹅。鹅连吃2d即愈;③痧病:应及时在病鹅两腿内侧找出一对红筋,用细针把鼓起来的红筋刺破,将里面的血液放出一些,约40min后病鹅就会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