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闫宝松,胡伟,张跃新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菇农之友〉
松杉灵芝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马凤,闫宝松,胡伟,张跃新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供试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菌株6个,通过观察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量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均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产量高,菌盖红褐色,扇形。
松杉灵芝;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是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甘肃等地的一种珍贵野生药用真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护肝等功效,是灵芝中的极品。野生松杉灵芝生长条件特殊,产量稀少,产品供不应求,加之人为无序采集,生态条件的变化,已到了一芝难求的境地,本试验筛选松杉灵芝的优良菌株,拟为驯化栽培奠定基础。
1.1供试菌株
供试松杉灵芝菌株6个。菌株1:采自牡丹江大海林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2:采自穆棱林业局野生子实体;菌株3:采自林口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6:采自柴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
1.2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 g、麦麸2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滤液1 000 mL。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阔叶木屑80%、麦麸15%、玉米粉4%、石膏0.7%、石灰0.3%。
1.3菌种制作及出菇管理
1.3.1母种制作
将马铃薯去皮切片,与麦麸一起加水煮沸,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过滤后,在滤液内加入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将培养液分装于试管长度的1/3(试管规格20 mm×200 mm),塞入棉塞;在1.2 kg·cm-2压力下灭菌35 min后,制成斜面培养基,斜面长14 cm;每个菌株接种50支,置于25℃~27℃条件下暗光培养,记录菌丝颜色、长势、抗逆性、长满斜面时间。试验重复3次。
1.3.2栽培种制作
将原料混合拌匀,培养基含水量60%。塑料袋规格16.5 cm×35 cm。采用卧式装袋机装袋,用窝口机窝好袋口后插入塑料棒,与封口海棉一同装锅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方式,锅内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2 h,自然降温至60℃时放气出锅。待冷却后接种,每个菌株制作栽培种500袋。养菌初期温度控制在27℃,菌丝萌发后,室内温度控制在21℃~ 23℃,接菌后5 d~7 d检查菌丝萌发及杂菌污染情况。记录菌丝颜色、生长势、抗逆性和满袋时间,试验重复3次。
1.3.3出菇管理
采取畦床式覆土栽培法。畦床宽1.2 m~1.5 m,床间距0.4 m。剥去塑料袋,将菌柱紧密摆放在畦床内,然后覆盖壤土厚3 cm,保持土层湿润。棚内温度控制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 80%,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1供试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见表1。
表1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由表1可知,各供试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抗逆性强,菌丝颜色、生长势略有差异,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其中,菌株3、菌株4、菌株5、菌株6菌丝颜色呈白色至黄褐色,菌丝生长势强;菌株1、菌株2菌丝颜色呈黄褐色,菌丝生长势较强。
在菌丝生长速度方面,菌株4、菌株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长满斜面时间最短,且与其它菌株相比差异显著;菌株3、菌株6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二者之间无差异,平均长满斜面时间较短;菌株2、菌株1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且与菌株3、菌株6相比差异显著,平均长满斜面时间最长。由此初步筛选出菌株4、菌株5为供试菌株中的优良菌株。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白色至黄褐色,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平均长满斜面时间均为16 d。
2.2供试菌株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见表2。
表2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表3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产量
由表2可知,各供试菌株在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颜色为白色至黄褐色,菌丝长势及抗逆性略有差异,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其中,菌株3、菌株4和菌株5菌丝长势及抗逆性均为最强,菌株6、菌株2和菌株1菌丝长势较强、抗逆性较强。
在菌丝生长速度方面,菌株4、菌株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满袋时间最短,且与其它菌株相比差异显著;菌株3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满袋时间较短,且与菌株4、菌株5相比差异显著;菌株6、菌株2菌丝生长速度慢,且二者之间没有差异;菌株1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平均满袋时间最长。由此筛选出菌株4、菌株5为供试菌株中的优良菌株。2个菌株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白色至黄褐色,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平均长满菌袋时间分别为35 d和36 d。
2.3供试菌株产量
松杉灵芝供试菌株产量见表3。
由表3可知,供试菌株农艺性状稍有差别,菌盖黄褐色或红褐色,扇形;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差别显著。菌株4和菌株5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分别为25 d和26 d;抗逆性稍有差别,菌株4、菌株5和菌株3抗逆性强,其它菌株抗逆性较强;平均产量差异显著,菌株4和菌株5产量高,且与其它菌株相比差异显著,平均单袋干重达到30 g·袋-1和29 g·袋-1,菌株3和菌株6平均单袋干重较高,且与菌株4、菌株5相比差异显著,菌株2和菌株1平均单袋干重低,且显著低于其它菌株。
综合试验结果,筛选出菌株4、菌株5为供试菌株中的优良菌株。2个菌株的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抗逆性强,菌盖红褐色,扇形,平均单袋干重达到30 g·袋-1和29 g·袋-1。
从6个供试松杉灵芝菌株中,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
松杉灵芝菌株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为白色至黄褐色,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平均单袋干重高,菌盖红褐色,扇形,平均单袋干重分别为30 g·袋-1和29 g·袋-1。
[1]龚永新,王绍柏,汪鋆植.三峡地区松杉灵芝驯化栽培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3(5):39-40.
[2]邢宗杰.北纬53°地区栽培松杉灵芝试验[J].食用菌,2010(5):55-56.
[3]夏宏志,李希政,李濛,等.松杉灵芝无公害栽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0(4):45-47.
[4]宋友,张玉国,朴永春,等.长白山地区松杉灵芝的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4(2):50.
S646.9
A
1003-8310(2016)04-0081-03
10.13629/j.cnki.53-1054.2016.04.020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项目(sgzjy2014017)。
马凤(1970-),女,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野生驯化、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shiyongjunmafeng@163.com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