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汪志平,杨 扬,钱治军
·军事医学·
·短篇论著·
PDCA法在提高海军基层部队战伤救治水平中的应用
王海林,汪志平,杨 扬,钱治军
目的 利用质量改进工具PDCA循环改进部队自救互救训练,提高战伤救治技术水平。方法 运用PDCA法对战伤救治训练进行改进,并对2013年至2015年基层官兵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运用PDCA法进行训练改进后,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总体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在骨折固定训练项目上成绩提升不明显,同时个别岗位人员成绩提升不显著,将纳入下一个PDCA进行改进。结论 PDCA法在提高基层部队战伤救治水平方面值得推广。
战伤救治;计划;实施;检查督导;成效
自救互救是伤员自己或邻近人员在战场上实施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的过程[1],是卫勤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减少阵亡和伤残的关键。资料[2]显示,历次战争中,战场救护约半数伤员是靠自救互救完成的。美军要求每名军人学会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技术[3]。随着军事理论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现代战争出现多维、全方位、超视距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伤员量骤增,复合伤、重伤员比例增加,加之海军所处的复杂作战环境,战时一线的自救互救任务会更加艰难和繁重。可以说,在高科技条件下战争中,自救互救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4]。然而,当前海军基层部队对战伤救治技术训练却存在诸多不足,如组训不够科学合理、训练内容不够系统、方法不够规范、标准不够明确、训练效果不佳、单兵训练水平良莠不齐等,直接影响了海军部队自救互救能力。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的简称,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针对自救互救训练中的问题,我部利用质量改进工具PDCA循环改进部队自救互救训练,提高战伤救治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统计分析2013-2014年我院官兵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情况,官兵五大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成绩呈下降趋势,见图1。组建PDCA改进小组后通过头脑风暴从人员、环境、物资、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原因归类分析,并绘制鱼骨图。见图2。
为了提高五大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成绩,提升部队官兵自救互救能力,我部根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问题达成共识,根据原因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见表1。
图1 2013-2014年某部官兵参加战伤救治考核优良率情况
图2 战救技术考核成绩下降原因解析(鱼骨图)
问题改进措施集中训练时间较少采取单位集中培训,科室分散实作的方式进行训练,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大课辅导培训,结合每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实作训练,确保训练效果。训练器材不足购置训练模拟人等训练器材,补充制式三角巾、止血带、夹板等训练耗材,保障日常训练所需。组训方法和形式单一组织参训人员结成训练对子,以各医疗队(组)为基础,队员两两强弱搭配,互帮互学;组织人员以各科室医务人员为主角,拍摄战伤救治训练标准化视频,规范人员训练动作,提高训练的真实感和积极性。训练激励机制不完善制定完善并下发相关训练考核相关规定,将日常参训次数和考核成绩计入个人绩效考核、年度评功评奖和职称晋升,激发医务人员热情。
对参训人员集中训练时间相对较少,根据医务人员工作时间的特点,采取单位集中培训,科室分散实作的方式进行训练,医院利用中午休息或晚上下班后时间进行大课辅导培训,每周各科室抽出2 h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实作训练,确保训练效果;针对训练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提高人员参训热情,并积极利用海报、橱窗、院内局域网和各类横幅等进行宣传和发动,提升人员参训积极性,加强人员思想认识;针对因训练中心在建导致训练集中场地不足,我部专门改造了学术会议中心用于临时集中训练;对组训时训练器械和设备不足等问题,我部专门召开训练形式分析会,购置训练模拟人,训练用三角巾、绷带、止血带、夹板等训练耗材,满足医务人员日常训练需求;对训练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部根据实际,制定完善并下发相关训练考核相关规定,将日常参训次数和考核成绩计入个人绩效考核、年度评功评奖和职称晋升,激发医务人员热情;同时针对组训方法和形式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单位工作特点,利用内部局域网上传训练视频,利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中观看练习,并组织参训人员结成训练对子,以各医疗队(组)为基础,队员两两强弱搭配,互帮互学。我部还将日常训练学习时间一并计入医院继续教育学分,便于医务人员统筹安排自学时间,还组织人员以各科室医务人员为主角,拍摄战伤救治训练标准化视频,在规范人员训练动作的同时,提高了训练的真实感和积极性,利用每周一次的院周会和每季度一次工作简报对阶段训练情况进行讲评,督促科室和个人按年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训练任务。
PDCA改进小组和相关训练管理部门督促各科室落实改进计划并进行追踪检查,每半年总结1次。经过努力,2015年官兵五大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成绩有所提升,特别是止血、
包扎项目成绩提高显著,见图3。
图3 2014-2015年某部官兵参加战伤救治考核优良率情况
2015年与2014年对比, 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总体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在骨折固定训练项目上成绩提升不明显,同时个别岗位人员(如个别机关人员、医技和驾驶员)成绩提升不明显,这些问题将是下一轮PDCA改进的重点,将再次动员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按照PDCA循环理论进行分析,制定下一个PDCA改进计划[5]。
[1] 陈永红,杜欣青.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现场伤病员抢救特点及对策[J].人民军医,1994,46:40-42.
[2] 祝世源.对战伤救治问题的思考[J].人民军医,1994,6:71-73.
[3] 郭琪.伊拉克战争美军医疗后送体系对我军登岛作战卫勤保障启示[J].东南国防医药,2003,5(6):457-460.
[4] 谭斌,丁宏波.提高舰艇部队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水平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4):308-309.
[5] 王吉善,陈晓红.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56-75.
(本文编辑:甘辉亮)
200081 上海,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汪志平,电子信箱:ywc411@163.com
R839
B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5.003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