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申 邓剑平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关于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思考
刘宏申 邓剑平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高职院校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所依托的行业需求,积极开展培训既是高职院校本身职责所在,也是高职院校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展职业培训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职业院校;社会培训;职业教育
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职工转岗、下岗、失业、再就业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新兴职业和岗位不断出现,转岗、下岗人员的新职业技术培训需求增大。同时,企业竞争激烈。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方面,这些都需要依靠职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离不开培训。作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基地的职业院校,在企业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企业行业社会培训,是发挥院校自身资源优势、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一)开展社会培训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其培养目标是立足当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的同时面向企业开展社会培训,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目前,随着生源的萎缩,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开展社会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效益增长点,也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接的重要纽带之一。
(二)开展社会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我国职业院校中,除有近200所民办院校外,其余都由政府与行业投资,虽然总体来说,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仍然匮乏,但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先进。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职业院校承担企业职业培训项目,一定要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要使企业通过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节省在劳动市场上获取后备力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产品残次率。让企业因为职工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受益。只有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才可能赢得企业的信任与长期合作。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加强社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培训实效。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社会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要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校级领导负责制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各教学单位结合专业特点及资源,制订具体的开展社会培训实施方案,负责与本地相关行业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共同商定社会培训调研方案。并应根据当地产业布局情况,选择不同类型企业,有计划地组织走访。走访企业优先考虑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有关企业,优先考虑当地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企业。要通过走访企业,调研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用工需求,了解企业员工继续学习与培训需求。
(二)建立企业培训的长效机制。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院校参与社会培训的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将教学院系参与社会培训情况纳入对院系的目标考核,要将专业教师走访调研企业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先创优、职称评定的内容之一。
(三)深入企业进行培训需求调研,针对不同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沟通与协调,了解企业社会培训需求。企业社会培训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各级员工的职业资格培训,二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三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企业普通职工而言,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学历提升培训还有新进员工培训、转岗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包括中级工、高级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企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以便于与企业沟通,满足企业需求,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从规范教育体系,改进课程设置、改进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人手,变灌输式、封闭式应试式教学方式为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企业社会培训要做大做强,收到实效,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考虑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构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企业职工课程培训体系。引进企业的人才素质课程元素,使其具有鲜明的企业职业特征;优化和创新技能培训模块化课程,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新技能,并且使其职业素质也能有所提高。随着企业社会培训项目的推进,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培训工作体系,逐渐把学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社会培训要密切结合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状况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发挥社会培训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通过培训,职工能较快地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同时,培训要面向未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技术更新频繁。社会培训要紧跟社会发展的前瞻,增强超前意识,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现代生产技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缩短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的过程,为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培训是一种以提高就业能力、岗位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既要规范机制,统一安排,面向全体学员,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应看到,职工来源复杂,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针对这样的对象,培训要兼顾学员的个体差异,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按需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员都有所发展。
[1]谢逢春.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问题与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钟玉华.对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的思考.《时代农机》,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