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6-11-23 07:23:57熊家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格胎龄月龄

熊家玲,刘 宇,喻 琴

(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熊家玲,刘 宇,喻 琴

(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296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观察组156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按照纠正月龄进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指导及营养支持等,重点强化认知、语言、运动训练干预,对照组接受婴儿常规体检和采用常规育儿方式进行养育。两组均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20项神经运动检查和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高于对照组(χ2=5.89,P=0.015)。矫正月龄6月龄内观察组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28)。矫正月龄为6、12、24月龄时,观察组的MDI和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15.77,均P<0.05)。随访至矫正月龄24月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00,P<0.05)。结论 对早产儿进行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实现追赶生长,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早产;早期综合干预;生长发育;脑瘫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相当一部分早产儿会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幸存者常遗留神经发育障碍,如认知缺陷和运动障碍。随着胎龄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育迟缓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发生率得到增加。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1-2],早期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体格生长。为探讨早产儿适宜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对296例早产儿进行了早期干预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296例,入选标准:胎龄<37周;病情平稳,生命体征正常;排除标准: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可能影响体格生长的疾病。在产科对孕妇进行宣教,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在早产儿出院后,若家长自愿到本院儿童保健科接受专案管理,按照矫正月龄进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营养支持指导者为观察组;自愿在本院儿童保健科做常规体检,采用常规育儿方式进行养育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56例,对照组140例。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n(%)]

1.2方法

1.2.1干预模式

采取医院、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医院科室组成的项目组成员(包括医生、护理、康复、早教等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家庭为中心,为早产儿提供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喂养指导、营养支持、家庭护理、疾病预防指导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1.2.2干预方案和具体措施

由经过专门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给家长讲解早产儿喂养、神经心理行为促进方法、家庭护理基础知识和定期儿童保健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同意后,在本院儿童保健科早产儿专科门诊建立随访病例记录,并进行专案管理。在早产儿矫正胎龄40周以及月龄1、2、3、4、5、6、9、12、18、24月龄时各随访1次。每次随访在相应矫正月龄±1周内完成,连续3次在矫正胎龄或月龄内未来院算失访。矫正月龄1、3、6月龄进行鲍秀兰教授制定的20项神经运动检查,矫正月龄6、12、24月龄进行贝利婴儿发育量表[3]评价。对照组进行常规体检管理,在实际月龄为1、3、6、9、12、18、24月龄监测生长发育,与观察组一样,在矫正月龄为1、3、6月龄进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在矫正月龄为6、12、24月龄进行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价。

1.2.3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指导

观察组在不同年龄段按照本研究制定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促进方法给予指导,遵循儿童神经行为发育规律和个体发育特点。内容包括语言发育、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运动训练,采取在家或医院进行发育促进到24月龄。以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异常或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估结果<70为异常,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个体化干预;对出现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异常神经反射等可疑情况的早产儿转入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1.2.4智能测定

在早产儿纠正月龄6、12、24月龄时,由专人用贝利发育量表检测,结果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表示,以低于70为异常。

1.2.5质量保证

体格发育测量由4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喂养指导、营养支持及发育评估由获得培训资质的医师实施,康复训练由9名康复师指导,相关人员均接受项目的统一培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失访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在观察组156例中,有132例随访到6月龄,68例随访到12月龄,24例随访到24月龄,失访率分别为15.4%、56.4%、84.6%;在对照组140例中,有108例随访到6月龄,58例随访到12月龄,16例随访到24月龄,失访率分别为22.9%、58.6%、88.6%。

2.2体格发育情况

参照2006年WHO体格生长标准[4],观察组有86.8%(59/68)、对照组69.0%(40/58)在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均追赶生长达同龄儿童P10百分位,两组儿童追赶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P<0.05);观察组有91.7%(22/24)、对照组75.0%(12/16)在24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均追赶生长达同龄儿童P10百分位,两组儿童追赶生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P>0.05),见表2。

表2 12和24月龄时身长、体重、头围检查结果

2.3早期干预效果评估

2.3.1矫正月龄6月龄内神经系统异常征象

以20项神经运动检查为判断标准,观察组132例中异常5例,异常发生率为3.8%;对照组108例中异常12例,异常发生率为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28)。

2.3.2贝利发育量表监测情况

矫正月龄为6、12、24月龄时,观察组的MDI和PD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3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

矫正月龄24月龄时,观察组语言发育落后2例,智力低下2例,脑瘫2例;对照组语言发育落后4例,智力低下2例,脑瘫3例;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为25.0%(6/24),对照组为56.3%(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

3讨论

3.1对家长进行宣教的重要性

对早产儿早期干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家长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本研究中两组的失访率均较高,在24月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高达84.6%和88.6%,提示应加强宣教,通过各种形式,如“早产儿妈妈班”、发放早产儿管理手册、微信公众号等,让家长认识到对早产儿定期随访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有效性。引导早产儿家长积极参与早期干预,提高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效果,改善预后。

3.2营养的供给是早产儿实现追赶生长的保障

给予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指导食物转换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其体格生长会达到或超过足月儿的生长速度,实现追赶生长[5]。不同的学者对追赶生长的定义不同。Cooke等[6]定义生长速度的变化为追赶生长或生长减速。刘湘云等[7]定义早产儿体格生长指标达到同年龄儿童标准的P10或>-2SD为追赶生长。本研究选择后者,即早产儿体格生长达到同年龄儿童标准的P10为追赶生长。对于早产儿何时完成追赶生长,Gäddlin[8]报道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时间取决于出生体重、胎龄、新生儿期并发症等。出生体重及胎龄越小,早产儿赶上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的时间越长,但一般在2岁内完成。Boguszewski等[9]报道早产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和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1岁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本研究显示,1岁内观察组86.8%、对照组69.0%,2岁内观察组91.7%、对照组75.0%出现体重、身长、头围均追赶生长达同年龄儿童标准的P10,均提示观察组的追赶生长情况好于对照组。因此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导科学喂养能帮助早产儿较好地实现体格追赶生长。

3.3定期随访配合早期干预是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手段

在婴儿早期,大脑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数量迅速增加,神经髓鞘发育形成。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能促进大脑不断成熟和分化,功能得到有效代偿,发挥其最大潜能。早产儿脑损伤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医院做好随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随访管理中需要对早产儿进行神经发育严密监测,以降低早产儿残障的发生。黄燕春等[10]研究表明,实施随访管理并采取早期干预的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水平普遍达正常标准;而仅仅实施随访管理,未采取早期干预措施的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水平普遍较为落后。本研究中6、12、24月龄时贝利发育量表检测显示观察组的MDI和PDI比对照组高,24月龄时观察组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证明开展早期综合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支持早产儿大脑有较强的可塑性,智能发育存在较大潜力。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干预对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申量,赵妍.早产儿医院-家庭综合模式早期干预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4-5.

[2]王爱平,丁春艳,郑莉莉,等.92例早产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3):474-476.

[3]金星明,静进.发育与行为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94-195.

[4]De Onis M, Garza C, Onyango A W,etal.WHO growth standar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Arch Pediatr,2009,16(1):47-53.

[6]Cooke R J.Catch-up growth:implications for the preterm and term infant[J].Eur J Clin Nutr,2010,64(Suppl 1):S8-S10.

[7]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20.

[8]Gäddlin P O.Follow-up studies of very low birthweight children in Sweden[J].Acta Paediatr,2011,100(7):940-949.

[9]Boguszewski M C, Mericq V, Bergada I,etal.Latin American consensus:children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J]. BMC Pediatr, 2011,11:66.

[10]黄燕春,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心身发育影响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7(6):56-59.

[专业责任编辑:徐 秀]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XIONG Jia-ling, LIU Yu, YU Qin

(Zigo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Sichuan Zigong 643000, China)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y 2012 to May 2013, 296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Zigo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excluding the ones with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congenital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1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4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got the neuro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 guidance, emphasizing i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vention on cognation, language, and movement practic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infa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mod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twenty neuro-motorial examinations, and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evaluation were performed for two groups periodically. Results The catch-up-growth of height,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year (χ2=5.89,P=0.015). The occurrence of nervous system abnormalities at 6 corrected mon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8%, lower than 11.1%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84,P=0.028) The MDI and PD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6 corrected month, 12 corrected month and 24 corrected mon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value ranged 2.43-15.77, allP<0.05). Until 2 corrected years old,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χ2=4.00,P<0.05).Conclusion The ear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premature infant’s physique,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realize catch-up-growth,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palsy and improve prognosis.

premature birth; ear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rebral palsy

2016-03-14

自贡市重点科技资助项目(社发,2014SF12)

熊家玲(1964-),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生长发育、早产儿干预工作。

10.3969/j.issn.1673-5293.2016.09.002

R722.6

A

1673-5293(2016)09-1035-03

猜你喜欢
体格胎龄月龄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科学生活(2019年7期)2020-01-01 08:28:02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04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