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研究

2016-11-22 07:57:4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常州213161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门诊

王 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常州213161)

·临床药学·

我院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研究

王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常州213161)

目的:调查门诊心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现状,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干预阿司匹林使用使其更趋规范化。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分为门诊病例和曾住院随访病例两组。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基本信息、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用法、不良反应(ADR)、首诊医生等情况,分析不规范用药原因。结果:阿司匹林临床使用不规范情况屡见,如自行间隔或停止用药、用药剂量过低等,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但住院随访病例用药明显较门诊病例规范。结论:患者用药依从性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有效干预而得以提高。

心脑血管 阿司匹林 长期用药 剂量偏低 依从性

阿司匹林(ASA)具有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不同药效主要是由用药剂量决定的:每日服用3~5g可以消炎;0.3~0.6g可以解热镇痛;75~150mg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烷A2,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多项指南和共识[1]均在阿司匹林相关推荐中强调长期甚至终身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推荐,所有无禁忌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口服75~100mg/d阿司匹林长期维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也应长期维持阿司匹林75~150mg/d的使用量。可见阿司匹林长期规范使用的依从性是其获益不可忽视的前提。

但是有研究报道,一些曾经服用阿司匹林并取得疗效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接受规范的ASA治疗,临床工作中发现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对我院心脑血管病患者作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其服用阿司匹林的依从性现状及原因,提醒临床医生和药师,对此现象重视和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5年9~12月,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其中未曾住院的门诊病例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基础疾病为高血脂的46例,为高血压的52例,为糖尿病的23例。曾住院治疗的门诊病例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4.8岁;基础疾病为高血脂的27例,高血压的23例,为糖尿病的15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内容为患者基本信息、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使用品种、用法、不良反应(ADR)、首诊医生,分析不规范用药各种原因等。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各级指南,阿司匹林正确剂量以75~150mg/d为准。此研究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通过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20例病例中,用药不规范现象普遍,反映出使用阿司匹林依从性现状不理想。虽然我院心血管病患者在专科接受治疗,都是按指南[2]给予系统的治疗方案,但出院后及门诊患者阿司匹林服用不规范现象还是值得关注。不规范用药情况如表1:未住院患者中使用剂量低于指南标准的18例(22.5%),自行间隔停药的29例(36.3%),服药时间不规范的30例(37.5%);曾住院病例剂量过低有3例(7.5%),自行停药9例(22.5%),服药时间不规范10例(25%)。与未住院患者相比,曾住院患者各种不规范状况要少,这得益于住院期间专科医生系统规范的用药指导。此现象表明,通过专业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和干预,病例服药依从性完全有可能得到提高。

表1 两组使用阿司匹林不规范情况对比(n,%)

3 讨论

3.1多项指南或共识推荐阿司匹林为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甚至终身预防用药,阿司匹林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人体每天都产生血小板,当新生血小板积聚到一定数量,凝血功能逐步恢复[3],所以必须每天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才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由此说明,长期依从性是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获益的前提。但有研究表明[4],临床上自行停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比例高达30%,从表1看,我院门诊病例自行停药比例也达29.4%。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不规范用药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见表2):自觉症状改善后停药的26例,占21.67%;疑出现不良反应(ADR)停药的9例,占7.5%;担心长期用药引起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间隔或停止用药的26例,占21.67%;非专科医生指导用药19例,占15.8%;也有虽是专科医生指导,但未交待持续服用时间的。

表2 两组使用阿司匹林不规范原因对比(n,%)

3.2阿司匹林不规范使用的另一主要表现是应用剂量偏小。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服用剂量为75~100mg/d,低于每天75mg,对于多数人不能发挥有效的防血栓和抗血栓作用。据统计,心内科门诊63%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不规范,使用剂量过低占76.3%。我院这类情况较统计数据略好,占21%。此现象亦表明,随着医护人员的认识规范和指导到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将越来越高。但还是有一些医师病例门诊随访时未询问剂量,或一些非专科医生还不了解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还有部分患者更换药品厂家或规格混乱,加之对不良反应的担心,导致服用剂量过低情况普遍。

3.3根据剂型,选对最佳服用时间。阿司匹林的常见剂型有缓释片、缓释胶囊、咀嚼片、肠溶胶囊及片剂等,普通剂型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应在饭后服用,以防止出现胃黏膜损伤、溃疡和出血等问题。因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推荐选用肠溶片。此片剂外包耐酸的肠溶衣,能避免被胃酸腐蚀溶解,而产生胃黏膜的刺激,待进入小肠碱性环境才缓慢分解吸收。建议肠溶片空腹服用,以减少在胃内的停留时间。有研究表明,睡前服用阿司匹林疗效最佳: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在凌晨和上午,晚上休息时水分摄入少,血液相对黏稠,尤其夜里又是人体生成血小板的主要时段,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h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睡前空腹服用正好发挥作用。

4 影响阿司匹林持续应用依从性的因素

4.1调查问卷数据表明,未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有如下几点:担心出现不良反应;随访时医师未给予阿司匹林处方;医师未交待具体服用时间,不清楚阿司匹林要长期或终身服用等。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认识、重视程度,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等对治疗依从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心脑血管病患者以老人居多,因记忆力衰退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都会影响用药依从性。

4.2积极干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正逐步推广开来,患者依从性不再是遵医嘱,而是要与医生达成相互认同,积极、自愿配合参与治疗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以期实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的临床转化。这个过程,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临床药师要积极指导,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和剂量;窗口药师要提高发药交待水平,详细交待药品最佳服用方式,充分体现药师服务价值;积极做好宣教工作,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缺乏对药品认知有关,可借助宣传资料对常用药品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提高安全用药认识;开展药品咨询活动,增加医患互动,提高患者的信任度,继而改善其用药依从性。

[1]Montahscot G,Sechtem U,Achenbach S,et a1.2013 ESC guide 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arterydisease: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13,34(38):2949-300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3):183-194.

[3]李英,刘坤申.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4]Herlitz J,Trth PP,Naesdal J.Low-doseaspirin therapy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quantific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poor compliance or discontinuation[J].Am J Cardiovase Drugs,2010,10(2):125-141.

R 969

B

1672-8351(2016)11-0136-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门诊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门诊支付之变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