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锋(东莞市樟木头医院东莞523633)
·临床研究·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少锋(东莞市樟木头医院东莞523633)
目的:观察分析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治疗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热毒宁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咽喉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采取热毒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热毒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临床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感染部位常为咽喉鼻等部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1]。目前,病毒感染尚未出现特效药,临床上常采取热毒宁、病毒唑等药物进行治疗[2]。多数研究表明[3],通过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显著,热毒宁属于中药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了分析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的患儿病历进行分析,现在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治疗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0.5~11.2岁,平均年龄(5.5±1.1)岁,病程1~3d,平均病程(1.1±0.4)d;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0.8~11.3岁,平均年龄(5.4±0.9)岁,病程0.5~2.5d,平均病程(1.0±0.3)d。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排除规则: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本文所用药物过敏;患儿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调研。
1.2方法:对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分别对症治疗,降温及止咳,对细菌感染的患儿可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毒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3268,生产单位: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15mg/kg的病毒唑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采取热毒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17,生产单位: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0.6mL/kg的热毒宁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5d,并进行疗效比较。
1.3观察标准: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咽喉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疗效判定,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有效+显效)÷44×100%。
通过魏氏法测量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CRP、β2-微球蛋白、ESR、前白蛋白(PA),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将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部充血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β2-微球蛋白、ESR、PA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X2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研究组咽喉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
?
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病症,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流鼻涕、鼻塞、咽喉痛等症状。儿童由于年龄小,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健全,在感染病毒时,在内外的致热源影响下,极易出现发热,由于患儿的免疫功能仍处于成长阶段,相比成人,更易导致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故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积极预防并发症。有研究显示[4],大多数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会出现发热症状,严重的患儿高温可达到39℃~40℃,部分患儿还会因为持续的高热导致出现高热惊厥,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保证药效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药品的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主要的治疗途径是抗病毒以及抗感染治疗,以往对该病常采用的治疗药物为病毒唑,但病毒唑的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总有效率较低[5]。热毒宁为中药注射剂,主要由青蒿、栀子、金银花等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作而成,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咳嗽等效果显著[6]。青蒿能解表清热、宣郁散邪,栀子能凉血解毒、清热泻火,金银花能宣肺化痰、清热解毒且抗菌谱广,诸药联合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有研究显示[7],热毒宁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多种呼吸道病毒株致培养细胞病变,解毒抗炎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1%,说明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采取热毒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周建芹,李惠莲.热毒宁与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48.
[2]李艳.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72.
[3]张建雷.中药热毒宁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
64例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28):309.
[4]朱颖涛.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13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74.
[5]陈团营,程凯,单海军,等.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98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88-4389,4395.
[6]罗佩施,吴礼武.热毒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69-70.
[7]高青松,王丹.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98例临床治疗分析[J].医药前沿,2013,25(16):190-191.
·药剂与工艺·
R 272
B
1672-8351(2016)11-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