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基于职业岗位调研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标准制定的探讨
李晖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100053)
通过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职业岗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在准确把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上,确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内容及达标要求,为制定课程标准奠定基础,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职业岗位;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标准
临床检验基础是以医学检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基本实现或正在实现医学检验的“十个现代化”,即检验技术的现代化、检验分析的自动化、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检验试剂的商品化、检验项目的组合化和分子化、检验人员的合格化、质量管理的全程化、临床实验室的信息化、临床实验室管理法制化和生物安全制度化[1]。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理念,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符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岗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衔接,与医药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相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为此,笔者深入职业岗位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1.1 调研内容
1.1.1 调研单位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填表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单位基本情况。1.1.2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情况与主要检验仪器设备拥有情况。
1.1.3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种类。
1.1.4 临床检验职业岗位对完成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主要包括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完成检验项目所需专业技能及其掌握程度方面的具体情况。
1.2 调研方法
1.2.1 抽样调查法根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单位,抽取了全市共计12家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室进行调研,其中三级医院9家,二级医院3家。
1.2.2 问卷调查法向调研医院检验科负责人或临床检验室工作人员发放“临床检验职业岗位任务及能力调查问卷”,发出12份,收回12份,回收率达100%。被调研人员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
2.1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措施和主要检验仪器拥有情况
就临床实验室常用检验仪器的拥有情况和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对12家医院检验科进行了调研,各家医院均采取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实验室间比对等质控措施,实验室主要检验仪器的拥有情况见表1。
表1 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检验仪器拥有情况(台)
调研结果显示,临床检验实验室常用仪器主要为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及血沉仪,并且是以进口和全自动检验仪器为主。
2.2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
被调研的12家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开展的检验项目有31项,具体见表2。
表2 临床检验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在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开展的检验项目为血、尿、粪便、各种其他体液和分泌物的常规检验,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HCG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及鉴定等。
2.3临床检验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在调查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基础上,笔者又进一步对高职毕业生完成临床检验项目所需职业能力及其掌握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各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实验室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较高的主要是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检测、仪器操作、维护与保养和结果报告等日常工作,对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表3 完成检验项目所需职业能力及其掌握程度(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技能,适应临床实验室等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应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制定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3.1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才能使培养的人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行业发展趋势,虽然自动化仪器分析在临床实验室应用广泛,但传统手工检验方法尤其是“金标准”方法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兼顾手工检验和现代仪器检验;专业技能培养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检验仪器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又要强调显微镜下有形成分的识别等基本技能培养,还应考虑将临床医学检验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3.2 保证课程标准顺利实施
为保证课程标准更好地被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完成支撑教学文件,包括德育渗透案例集、技能考核标准及课程试题库等配套教学文件的编制。临床检验工作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对职业道德有严格要求,德育渗透案例集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发生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可以使德育目标具体化、内容生动化、切入点自然化,将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技能考核标准选择职业岗位开展较多的检验项目,如血液、尿液、粪便的常规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等,通过制定细致的技能考核标准、规范的技能考核过程,达到规范学生操作、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课程试题库题型及知识点要与卫生专业资格考试保持一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使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
[1]龚道元,张纪云.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号.
G423
B
1671-1246(2016)19-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