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研究

2016-11-19 23:46:58白向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4期
关键词:承力索区段接触网

白向峰

摘 要:刚柔过渡是架空刚性悬挂与架空柔性悬挂两种接触网模式之间的衔接点,是地铁接触网施工的关键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弓网关系是否良好,本文重点分析关节式刚柔过渡在地铁接触网中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刚柔过渡;地铁接触网;测量;定位;调整

中图分类号:U2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刚柔过渡是刚性悬挂接觸网与柔性悬挂接触网两种悬挂方式进行无缝对接过渡装置,是地铁接触网施工的一道关键工序,需保证受电弓平稳过渡,满足逐渐抬升与逐渐降低要求。而刚柔过渡装置施工的关键环节是前期的测量及定位,施工前需对悬挂点处隧道断面,隧道净空高度,线路情况进行精准测量,若测量不准确,会造成切槽式汇流排弯曲,绝缘关节刚柔过渡处绝缘距离不够等问题,影响受电弓的磨耗,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打弓”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及后续工序顺利进行,造成材料浪费及返工。

二、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主要技术要求

通过结合实际工程(如图1、如图2),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点要求:

(1)刚柔过渡处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牢固可靠。

(2)刚柔过渡锚段内的汇流排应保证切槽式刚柔过渡元件不承受水平力,且拉出值应在受电弓的工作范围内。

(3)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大于等于100mm。

(4)刚性锚段关节受电弓驶入点及驶出点抬高2mm~5mm。

(5)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大于等于150mm。

(6)关节式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接触线比相邻悬挂点处柔性悬挂接触线抬高30mm~50mm,保证受电弓双向平滑过渡,不出现固定拉弧点。

三、关节式刚柔过渡装置的测量及定位

刚柔过渡装置施工质量的优良与否,关键取决于先期的测量及定位工作,合理的测量及定位不仅会减少后期的调整工作量,而且是保证刚柔过渡装置施工质量成败的重要环节。

通常而言,刚柔过渡应尽可能设置在直线区段,在曲线区段由于存在线路超高,对于关节式刚柔过渡,刚性悬挂和柔性悬挂同时调整到与轨面连线平行非常困难。但由于施工现场地理环境限制,某些部位刚柔过渡装置在设计阶段还是设置在了曲线区段。因为直线区段刚柔过渡装置采用常规测量手段即可,相对比较简单,下面主要对曲线区段的刚柔过渡装置测量及定位进行分析。现以重庆地铁六号线接触网系统为例,对接触网系统刚柔过装置测量及定位进行详述。

1 接触线及承力索下锚参数要求见表1。

2 曲线区段测量定位

曲线区段接触线下锚及承力索下锚位置确认需考虑由于超高导致吊柱偏移值,吊柱偏移值计算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如接触线下锚位置与正线刚性悬挂点冲突,需对正线跨距进行调整,保证接触线下锚吊柱位于腕臂吊柱与刚性锚段倒数第六悬挂点之间,避免下锚吊柱位于倒数第六悬挂点之后影响接触线与吊柱之间绝缘距离。

3 下锚位置计算

(1)接触线下锚位置

根据刚性锚段关节汇流排终端抬高值及上翘部分水平距离,结合工作支接触线下锚高度计算刚性关节第一个悬挂点至工作支接触线下锚位置距离,如图3所示。

依据公式70/490=X·500先计算出X值

注:70—汇流排终端抬高;490—工作下锚位置至接触线面高差;1500—抬高部分水平长度;X—终端始抬点至下锚位置距离。

即可得关节第一悬挂点至下锚位置距离:L=X+300=10500+300=10800≈ 11000mm

(2)承力索下锚位置计算

考虑到刚柔过渡处接触线导高及拉出值调整问题,承力索下锚位置一般情况确认在刚性锚段关节最后一悬挂点前1m作为承力索下锚位置,承力索下锚处便宜值宜在偏离线路中心500mm之内。

(3)腕臂吊柱位置确认

腕臂吊柱定位时需根据图纸示意位置,定位于接触线及承力索下锚对侧,保证吊柱不侵入行车限界,腕臂与工支、非支接触线间绝缘距离满足绝缘要求。

四、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其他注意事项

1 保证工支接触线下锚与汇流排终端处于同一条延长线上。

2 腕臂吊柱定位时严禁将腕臂吊柱定位于接触线及承力索下锚同一侧。

3 悬挂调整完成后如发现刚柔过渡装置弯曲或与下锚未在同一直线上,需对刚性关节及柔性悬挂点拉出值在允许范围内做相应调整。

4 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大于等于100mm。

5 刚性锚段关节受电弓驶入点及驶出点抬高2mm~5mm。

6 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大于等于150mm。

结语

对于地铁接触网而言,刚柔过渡是弓网受流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关系到弓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施工测量、定位及调整的质量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进行全方位的调试,并反复进行冷滑试验,对其刚柔过渡装置定期观察,确保受电弓的平滑过渡,保证弓网关系良好。

参考文献

[1]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作业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2]董昭德.接触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4]郭小鹏.接触网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2(33).

[5]刘大勇.接触网刚柔过渡方案及设计要点浅析[J].通讯世界,2015(03).

猜你喜欢
承力索区段接触网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34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38
不等高软横跨横向承力索计算及计算结果判断研究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40
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及其维护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