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诗抒情方式之研究综述略论

2016-11-10 12:38:10杜美茹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抒情诗歌研究

杜美茹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玄言诗抒情方式之研究综述略论

杜美茹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玄言诗是诗人个人生命体验的重视与表达,其诗文的表达即使有哲学思想的禁锢之下也还同样具有浓烈的个人抒情特质的,而这样的特质同时也是当时群体性抒情特点的表现特征,抒情表达也必然会随着玄言诗的发展而发展。

玄言诗;抒情方式;中国诗歌

一、自古抒情传统

“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着以抒情及其载体(诗文词赋)为正宗的认识和传统”。风行两百年的玄言诗,这在中国诗歌中稍纵即逝的一种诗歌特例,也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历史成因,而其的出现也必然会对中国后世诗歌艺术的表达产生积淀作用。玄言诗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产物,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时代感。

二、玄言诗的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诗歌的抒情艺术,历朝历代文人已就其抒情做出过深入探究,先后提出,“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留美学者陈世骧《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传统》、董乃斌《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等力作,补充着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

玄言诗作为诗歌表达的特殊情况,在诗歌发生的当时时人就已经对其作出评价并有所认识。檀道鸾、沈约、刘勰、钟嵘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为玄言诗研究提供了初始材料,确定了对玄言诗评价的大致走向,对于后世文人准确评价玄言诗及其演变历程代表诗人提供了史实可靠依据。二十世纪以来,关于玄言诗的研究,刘师培、朱自清、陈寅恪、马一浮、王瑶、钱钟书各自从不同角度,发表卓见,对于后人理解玄言诗在内的哲理诗具启示意义,为后继学者认识玄言诗和宋诗这两大诗宗,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玄言诗的研究热情逐渐高涨,有关玄言诗的探讨也迅速发展成为魏晋文学研究的亮点之一。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学术视野不断开阔,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拓展,玄言诗纳入了探讨范围。这些探讨或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或是在专著中设置若干章节, 亦有专著面世的,内容涉及玄言诗的发生、渊源、发展历程、基本特征、类别划分、作家生平,以及与其他诗歌体裁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可以说,近来玄言诗研究在数量和成果都产生了重要成果,且多从发展历程、断代、诗歌内容表达、玄学与玄言诗的关系等外界因素来考究玄言诗。其间也闪现出从人格、情感等方面来观照玄言诗的新思路,也重塑了玄言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的积极意义。结合玄言诗与抒情关系展开论述的作家,多从特定时期单个典型作家开展论述,多结合作家生平、时代背景、作品来写其感情基调。专门写到或者简单提到玄言诗与抒情传统关系的著作也多单列成篇,缺乏按照玄言诗发展脉络来分析抒情变化的专著和硕博期刊论文。当代学者也逐步的认识到玄言诗抒情的一面,也多是从文艺学角度、玄学佛学角度等外在诗学角度进行分析,文学意味就自然欠缺。

近来玄言诗研究在数量和成果上都产生了重要成果,正逐步回归其文学本质。对玄言诗的研究也开展关注其对传统表达方式的继承发展上,拓展到了抒情范畴,开阔了玄言诗研究的新思路,从言意、抒情、人格、情感等内在因素来观照玄言诗诗中的抒情,重塑玄言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长河的一朵浪花的重要性,丰富了就玄言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脉相承和自觉补充。但就玄言诗中抒情的研究来说,学界目前对于玄言诗中的抒情表达及其分类仍没有进行梳理划分,就其抒情的变化过程研究仍稍显缺失。且目前学界涉及玄言诗与抒情方式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仅以《论玄言诗的言情特质》、《“理感”:玄言诗的创作情感》为代表。而研究玄言诗的抒情也多从情感文学角度、玄学佛学角度等外在诗学角度进行分析,文学意味欠缺,也缺乏按照玄言诗发展脉络来分析抒情变化的专著和硕博期刊论文。

学术界关于玄言诗的抒情方式研究存在多从点上分析而没有更多的线梳理这样应该现状,因此本文拟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既已取得的学术成果的基础进行缜密分析,实现论证玄言诗中抒情变化的系统性研究,进行系统分类与梳理,力求对当下玄言诗的研究贡献些许绵薄之力。

三、发展趋势

随着学科细化和学术研究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玄言诗的研究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正在逐步回归到玄言诗的诗歌本身,针对玄言诗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细化,结合文学、哲学、艺术等多角度或就某一时期、具体作家、作品的写作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去探究其中的艺术性和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传承性。

对于玄言诗抒情艺术的研究深入还会发展并将要求今后研究的贯通性,玄言诗风行百年特别是在文学自觉地时代,对其的研究不能人为割裂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研究,跨学科领域研究、历史还原研究,只有不拘一格,才能扩宽玄言诗的研究视野,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四、玄言诗抒情方式研究意义

玄言诗与佛教等哲学、艺术、美学角度来说,多避开了玄言诗同样隶属于传统抒情表达的这一共通性。结合抒情学理论,对玄言诗发展历程中时代、作家、作品的变化和特色进行归总,分析玄言诗与其产生前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的异同,对玄言诗中抒情变化进行深入挖掘做一点点梳理和补充,实现重视玄言诗的内涵和文化特质的目的。

也许玄言诗整体上仍不具备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审美要素,但它将玄远超迈的意趣与自然景物融合,蕴含着魏晋诗人的深邃智慧和情感态度,在诗歌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1]沈约.宋书: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

[2}张廷银.魏晋玄言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胡大雷.玄言诗研究(M).北京:中华 书局,2007.

I206.2

A

1671-864X(2016)10-0059-01

杜美茹(1990.5—),山西长治人,西藏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先秦魏晋南北朝。

猜你喜欢
抒情诗歌研究
诗歌不除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春 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会抒情的灰绿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简论抒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