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奕,李 健,毛新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3D打印材料中有毒有害金属元素的检测技术
王奕,李健,毛新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中的铅、砷、汞、镉等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无毒害的、性质比较稳定的材料和产品。3D打印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3D打印也已逐步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范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建筑、珠宝、金属制品、化工、医疗、卫生、教育等等行业。3D打印材料的安全性是必须进行监控的项目。运用ICP、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3D打印材料中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检测限低的检测方法。
3D打印材料;有毒有害;金属元素;检测技术
1.1主要仪器和试剂
1.1.1Varian 725型ICP发射光谱仪
1.1.2722E可见分光光度计
1.1.3MARS微波消解仪
1.1.4AT261电子天平
1.1.6丙酮(CR)
1.2样品分析步骤
1.2.1试液制备
将3D打印材料分为以下三大类,对其中Pb、Hg、Cd、Cr(VI)含量的检验技术进行研究。
1.2.1.1金属材料:如钛合金、不锈钢、钴铬钼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
1.2.1.2高分子材料:PLA、ABS、各种尼龙等;
1.2.1.3陶瓷材料:Al2O3、TiO2、生物陶瓷等。
此外,世界其他各国也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规划与目标,可见,3D打印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就在当下。
准确称取5g样品,分别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制备为溶液,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为溶液A。
1.2.2ICP发射光谱法测试Pb、Hg、Cd含量
ICP-AES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好,基体干扰少,可多元素同时测定或连续测定的优点。[1]
工作曲线。将1mg/mL的Pb、Hg、Cd标准储存溶液逐级稀释,配制成5μg/mL的Pb、Hg、Cd标准稀释液。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具体见图1。
图1 标准加入法示意图
量取溶液A10mL,共四份,(1)份不加标准溶液,(2)、(3)、(4)份分别加入成比例的标准溶液,均用水稀释至100 mL。以空白溶液调零,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加入标准溶液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X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2]。
1.2.3比色法测试Cr(VI)含量
1.2.3.1溶液A中加入硫酸(1+1),磷酸(1+1)各0.5mL,摇匀后加入1,5-二苯碳酰二肼(将2g1,5-二苯碳酰二肼溶解于50mL丙酮中,加水稀释至100mL)2.0mL,摇匀。放置5~10分钟后,比色。
1.2.3.2随同试样做工作曲线。将1mg/mL的Cr(VI)标准储存溶液逐级稀释,配制成10μg/mL的Cr(VI)标准稀释液。配制0,0.1,0.5,1.0,1.5,2.0μg/mL的Cr(VI),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Cr(VI)含量。
1.2.3.3采用1cm比色皿,在540nm处测定分光光度。
2.1对于不同种类3D打印材料中有毒有害金属元素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2.1.1金属材料:用合适的酸溶解,如硝酸,王水,氢氟酸,混合酸等;
2.1.2高分子材料: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灼烧灰化法、酸消解法等方法[3],采用微波消解法则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2.1.3陶瓷材料:采用微波消解法,配合适当的酸溶解法是最快最高效的,对于某些陶瓷材料碱熔法也是必须的手段。
3D打印材料种类繁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再确定最佳前处理方法。
2.1.4对于材料表面Cr(VI)含量的检测:一般采用清洗和萃取的方法。
2.2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六次重复性测定,各元素的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均≤4.4%。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精密度实验数据表
2.3回收率实验
吸取一定量的Pb、Hg、Cd、Cr(VI)标准溶液,加入到样品中,按样品分析步骤进行处理,各元素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之间。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率实验数据表
信息产业专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专用材料检验机构,已建立了一系列3D打印材料中有毒有害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并已广泛开展对外服务。
[1]刘凤霞.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发展研究进展.青岛医药卫生,2014,46(6):449
[2]王文琴等.原子吸收光谱与痕量元素分析.半导体杂志,1991,16(2):18
[3]慰蕊仙,杨汉卿,李红瞻等.饲料中镉含量测定方法的筛选.中国牛业科学,2014,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