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军
(山东省平原县林业局 山东平原 253100)
果园以多年生果树为基础,构成果园的生物群落,其生态环境较大田稳定。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和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也是果园安全生产中对害虫进行生态控制的主要因子。果园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多年生果树为基础,构成果园生物群落,害虫天敌种类也较大田丰富,而且二者相互制约。
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自然界生物也不例外,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以食物营养链条为纽带建立起了生态系统。天敌概念是从生物群落角度,生物之间通过食料的关系与其它生物间建立的相对固定联系,联系环节中吃者为被吃者的天敌。
北京农业大学等主编的《果树昆虫学》(农业出版社,1990)在第八章“果树害虫天敌及利用”第六节“瓢虫、寄生蜂、草蛉、蜘蛛和捕食螨、病原微生物、线虫”讲述了果树害虫天敌及其利用,将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列入果园害虫天敌之列。因此,在这里应将天敌的概念进行外延,所谓天敌应重新定义为:自然界中生活在果园内天然就能杀死或抑制果园内某种或某类病原微生物、害虫的生物,包括昆虫、有益动物、真菌、细菌、噬菌体、放线菌、病毒、线虫等。主要含义有二:一是天敌范围扩展,除了传统意义上害虫的天敌昆虫、捕食螨外,还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噬菌体、线虫、鸟类、两栖类等。二是果园病害也有天敌。
按取食害虫的方式总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又称肉食性天敌,节肢动物门天敌包括瓢虫、草蛉、食虫蝽、胡蜂、食蚜蝇、蚂蚁、食虫虻、步行虫、蜘蛛、捕食螨。
2.1.1 瓢虫主要以成虫及幼虫捕食蚜虫、叶螨、介壳虫、粉虱、叶蝉等小型昆虫。食性有一定程度的专化,如红瓢虫种类专食吹绵蚧,盔唇瓢虫主要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盾蚧和蜡蚧,小毛瓢虫专食粉蚧和螨类,食螨瓢虫专食叶螨,食蚜瓢虫食性广泛,除食蚜虫外,也食木虱、虫卵、花粉等。
2.1.2 草蛉类天敌属于脉翅目,捕食害虫种类广泛,其成虫和幼虫都是捕食性的,以幼虫捕食蚜虫、叶螨、叶蝉、介壳虫、蓟马和鳞翅目害虫的低龄幼虫和虫卵,在果园内容易建立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饲养繁殖简便。
2.1.3 食虫蝽类主捕食蚜虫、害螨、介壳虫和叶蝉及其卵。蜘蛛是害虫一类重要天敌,在果园结网捕食食叶害虫和飞翔害虫。
2.1.4 步甲虫鞘翅目步甲科昆虫,幼虫步甲形,体略扁,多数一年一代,成幼虫均具属捕食性,可捕食多种昆虫,对农林害虫有较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如齿星步甲捕食枯叶蛾科等鳞翅目害虫幼虫。中华广肩步甲捕食鳞翅目昆虫幼虫。
2.1.5 胡蜂有极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及工蜂,成虫制作纸质的吊钟状蜂窝,捕食鳞翅目幼虫。如黄边胡蜂捕食松毛虫等昆虫。
2.1.6 捕食螨属蜱螨目,主要有植绥螨、长须螨等捕食螨类和小型昆虫,是维护林果丰产的有益天敌。最有效的捕食螨是植绥螨,主要捕食叶螨,其次是盲走螨。
2.1.7 蜘蛛主要捕食小昆虫,其中游猎蜘蛛主动扑向捕食对象,结网蜘蛛以网捕食。
2.1.8 食虫虻属双翅目,头部2只复眼间的头顶凹陷,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成虫2个虫态捕食其它昆虫,有的足上附有特化的爪状结构,利于捕食猎物,翅狭长,适应迅捷飞行,在飞行中捕捉猎物,头部下方具坚硬粗壮的喙,捕捉到猎物时插入猎物体内,分泌毒汁使之麻醉,然后吸吮猎物体液仅剩躯壳。雌虫产卵于泥土、树冠下的枯枝落叶中及腐朽的木材和树干的缝隙中,以幼虫或蛹越冬。第二年3、4月份出现成虫,7、8月为盛期。
2.1.9 捕食性野生动物和鸟类对控制害虫数量有很大作用,食虫益鸟是果园的保护者,许多鸟类以梨星毛虫、食心虫、舟形毛虫、刺蛾幼虲、吉丁虫、天牛幼虫、梨果象甲、椿象等为食。这一类主要包括啄木鸟、灰喜鹊、大杜鹃、中杜鹃、山雀、青蛙、蟾蜍、鼹鼠、刺猬、獾、蝙蝠、壁虎、蜥蜴等。
主要是寄生蜂、寄生蝇类、真菌、细菌、放线菌、霉菌、病毒、线虫。
2.2.1 寄生蜂类把卵产在害虫卵或幼虫体内,以寄主组织的营养物质为食,幼虫在寄主体内卵孵化、化蛹、羽化成虫。跳小蜂主要寄生对象有介壳虫,蚜茧蜂、蚜小蜂主要寄生蚜虫,而赤眼蜂、绒茧蜂、姬蜂、肿腿蜂等主要寄生鳞翅目害虫。
2.2.2 寄生蝇寄生在蝶蛾类的幼虫或蛹内,成虫常将卵产在其它害虫的幼虫或蛹上,幼虫孵化后钻入体内,吸食体液,在寄主的皮肤或气管上开孔,以呼吸空气;或者寄生蝇将卵产在植物叶片上,通过昆虫取食,进入肠胃寄生,或将卵直接产于害虫体内,或将已孵化幼虫产在害虫体内,或幼虫栖息土壤表面或叶表面,遇机会钻入害虫体内吸食,或者在害虫还未死时,幼虫已发育成熟,破体而出于寄主体外或入土化蛹,以其体内养料为食,使其死亡。
2.2.3 寄生线虫线虫属线虫动物门,19世纪人们就意识到线虫能使昆虫致病。世界各地已知线虫1 000多种,寄生昆虫有700多种。目前应用较好的有索科线虫食蚊罗索线虫和斯氏线虫科新线虫属、斯氏线虫属,索线虫主要防治稻区飞虱类昆虫,新线虫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新线虫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和较高毒性,能在24小时内使昆虫致死,且在土壤中有较好的生存和扩散能力。它与肠杆菌共生,以第3龄感染期包鞘幼虫为载体,线虫穿过肠壁进入昆虫血腔时,细菌从线虫肛门排出,到寄主血腔中,细菌在血淋巴迅速增殖,在不到48小时内,使昆虫引起败血症而死亡。另有研究表明,新线虫在发育过程中能周期性产生毒素,感染期害虫进入昆虫体腔后,发育期间产生毒素致使昆虫死亡。
2.2.4 寄生昆虫细菌自然界中寄生于昆虫的真菌种类已知有530余种,主要是半知菌纲41个属、藻状菌纲7个属、子囊菌纲16个属、担子菌纲3个属。目前应用的有白僵菌防治柑橘锈壁螨、粉虱座壳孢防治柑橘粉虱、虫生藻菌防治橘螨、青霉菌属的荔枝蝽菌寄生于荔枝蝽若虫、成虫,赤穗菌中的赤色穗状菌寄生苹果食心虫蛹、黑霉菌中芽枝霉属对柑橘介壳虫防治。其中苏云金杆菌等被鳞翅目昆虫摄入体内,分泌出β外毒素和δ内毒素等5种毒素,其中δ内毒素存在于伴孢晶体中,在鳞翅目害虫胃液偏碱条件下易溶解,释出毒性部分,通过消化道侵入昆虫体腔内导致败血症而死,昆虫死后体躯软化、变色、失去原形,内腔液化、带滞黏性、具臭味。用青虫菌可以杀死苹果巢蛾、刺蛾、柑橘凤蝶等,苏云金杆菌对人、蜜蜂、天敌安全,对家蚕、柞蚕有毒性。
2.2.5 寄生昆虫真菌能寄生在虫体的真菌种类多达500多种。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白僵菌和绿僵菌。白僵菌当空气湿度大时,病菌孢子黏附于害虫体,通过感染害虫皮肤,或经消化道和气孔进入虫体,遇适宜湿度即发芽侵入虫体而感病,使虫体僵硬而死,菌丝则从虫尸伸出,布满体表,并产生白色粉状孢子向外扩散。白僵菌不但能寄生害虫,也能寄生益虫,如家蚕、柞蚕、蜜蜂等。常用大环内酯类杀虫螨素T21、农抗26、7180等分别是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灭蚊链霉菌等,对害螨有特效,并可兼治多种害虫,触杀能力强,有渗透作用,持效期长。利用虫生藻菌防治橘螨、六点黄蜘蛛等,芽枝霉菌防治柑橘红蜘蛛,多毛菌防治柑橘锈螨、粉虱座壳孢菌防治柑橘粉虱。
2.2.6 寄生昆虫病毒昆虫病毒是一类能使昆虫和螨类等节肢动物感染致病的病毒病原物。病毒只能寄生在活体上,不能人工培养繁殖,而且专化性强,一般一种昆虫的病毒只能感染同种昆虫。现在对昆虫致病病毒有300多种,其中200多种对鳞翅目害虫及膜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能致病。病毒致病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口腔感染虫体,感染病毒后,几天至几十天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后爬向高处,用腹足抓紧枝梢,尸体下垂,皮肤脆而易破,触之流出白色或褐色脓液,没臭味,这是细菌感染的显著区别。各龄幼虫都能感染,感染8~12天后死亡,老熟幼虫感染后仍能顺利化蛹并到蛹期死亡,有的可能羽化成虫,但具有抗病毒能力,一般不死,雌虫可能带毒产卵。目前常用的有桑毛虫核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刺蛾及杨天社蛾病毒。
2.2.7 寄生病原微生物的有益微生物有噬菌体寄生细菌,病毒、细菌对真菌的寄生,真菌对线虫的寄生,真菌间的寄生,真菌、细菌对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寄生等。百度百科天敌词条引证解释例举了噬菌体是某些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天敌。
多数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对瓢虫伤害力强。杨培兴、赵亚试验报道: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专性杀螨剂对龟纹瓢虫成虫较安全,烟碱类药剂对龟纹瓢虫杀伤力不同。试验表明:20%杀虫铃脲8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2 000倍液、专性杀螨剂15%哒螨灵4 000倍液、20%螨死净3 000倍液对龟纹瓢虫成虫杀伤力最小,药后4~12小时为0,药后24小时仅为0~8.62%,药后48小时为4.96%~12.45%。10%海正吡虫啉5 000倍液药后6、12、24、48、72小时对龟纹瓢虫杀伤力分别为 3.13%、12.50%、20.31%、29%、42.26%。而有机磷农药50%辛硫磷1 000倍液、48%乐斯本1 500倍液、高效氯氟氰菊酯EC4 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对龟纹瓢虫有较强的杀伤力,药后6小时即达 33.87%~79.25%,药后 12小时为 78.46%~93.55%,药后 24~48小时达93.88%~100%。有机磷农药、菊酯类农药对龟纹瓢虫成虫有较强的杀伤力,烟碱类药剂中,不同药剂都对龟纹瓢虫成虫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对寄生蜂有杀伤作用,而且残毒药时间长,对其安全的有苏云金杆菌、烟碱、灭幼脲、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抗蚜威等;其中对其杀伤能力强的有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和氰戊菊酯等,对其安全的有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甲萘威、多杀霉素、吡丙脒、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白僵菌、噻嗪酮、苯丁锡、浏阳霉素、四螨嗪等。
对草蛉有害的药剂是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草蛉较安全有苏云金杆菌、印楝素、灭幼脲、杀蛉脲、抗蚜威、阿维菌素和硫丹等;对食虫蝽小黑花蝽来说阿维菌素有直接毒害作用,苏云金杆菌对其安全。经常使用某些杀菌剂,会杀死多种有益的微生物,如对病菌起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和在土壤中进行特质转化的微生物,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多菌灵、甲托、苯菌灵等苯并咪唑类对木霉素有杀灭作用,不能一起使用。
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磷农药对日本方头甲成虫或幼虫杀伤力大,死亡率在100%。石硫合剂对3龄幼虫和成虫安全,对2龄以下幼虫杀伤力仍大。氰菊酯、机油乳剂对成虫毒力低。幼虫落水28小时无一死亡。
李人柯试验表明,抑食肼主要抑制菜青虫体壁几丁质合成,室内测得抑食肼对菜粉蝶黄绒茧蜂成虫触杀毒力LD50为9641.12微克/克,400毫克/升的抑食肼可致该蜂幼虫死亡80.7%。
自然界天敌常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如气候、生物和人为因素,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对害虫的抑制作用,通过“以护为主,护、繁、移、引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或创造有利于自然天敌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繁殖发展。果园树木天敌初步统计多达219种以上,主要涉及昆虫纲、鸟纲、蛛形纲、线虫纲、真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保护与利用天敌,有以下方法:
很多天敌昆虫在寒冬来临时会大量死亡,冬季果园刮树皮时间要推迟,避免天敌受冻,此时可以束草诱集、引进室内蛰伏等。
果园内实行生草制,行间种植苜蓿等绿肥作物,增加肥源,为天敌创造栖息繁殖场所。注意天敌蜜源的栽培,补充天敌食料。
树立以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减少或不使用化学药剂的使用。天敌有跟随现象,即在自然界中,往往先发现害虫,而后出现天敌的现象。
提倡果树萌芽前用药,就是利用天敌跟随现象,此时用药是防治越冬病虫害而不伤害天敌的时期,害虫出蛰在外,易接触农药,而天敌尚未出蛰,喷药对天敌影响小,有利于保护天敌。萌芽后生长期少用或不用广谱性杀虫杀菌剂,6月前小花蝽、草蛉、瓢虫、蓟马、蜘蛛等捕食性天敌较多,7月后主要天敌是捕食性天敌。因此生长季少用或不用广谱性药剂,多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土壤使用微生物菌剂或菌肥,尽量不要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如专性杀菌剂可以配合芽孢杆菌、固氮菌、根瘤菌以及放线菌等细菌型微生物菌剂使用,反之杀细菌剂可配合白僵菌、绿僵菌、黑曲霉、木霉素等真菌类微生物菌剂使用。
从新的地区引进天敌进行驯化,采用人工大量繁殖天敌,补充自然天敌数量。设置防护林带,挂设人工鸟箱,招引益鸟,宣传教育群众,不要随意打鸟捕杀野生动物,毁坏鸟巢,捕捉雏鸟,引种驯化饲养有益动物等。如19世纪美国从澳洲引进瓢虫控制了美国的吹绵蚧;我国20世纪50年代将浙江永嘉大红瓢虫移殖湖北、四川等控制了当地的吹绵蚧;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粉虱丽蚜小蜂控制了北方温室白粉虱;西方盲走螨防治保护地叶螨取得了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