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景观的营造研究

2016-10-25 05:37:45荐晓峰闵祥凤魏家星姜卫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环境景观滨水乡土

荐晓峰,闵祥凤,魏家星,姜卫兵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景观的营造研究

荐晓峰,闵祥凤,魏家星,姜卫兵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现场调研考察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乡村聚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建筑景观、公共节点、户外小品、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主要特征,主要是地域性、乡村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传承性和协调性;并从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的角度,提出了打造田园景观风貌,建设特色乡旅项目,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创意嫁接时尚景观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聚落系列建议。

旅游开发;美丽乡村;乡村聚落;景观营造

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是农民生产、生活、居住环境以及个体文明的转型过程,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在整顿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格,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以及营造出和谐的乡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基本内涵[1]。在秉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宗旨的基础之上[2],十余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和模式特点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在农业部科教司发布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中,旅游开发型就是其中之一。

1 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的特征

1.1 乡韵独特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而乡土景观来源于普通的乡村生活,与地域性息息相关。不同地方的地域性不同,因此乡土文化也有差异。不仅是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乡土文化更是各类美丽乡村的特征。

1.2 景观优美

乡村聚落环境是与乡村居民联系紧密,居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乡村聚落环境。乡村聚落环境的景观营造贵在长期坚持,建立长期的机制。对村庄聚落优美的环境景观进行营造是改善农民生活、塑造乡村形象、吸引城市客源、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基础。

1.3 产业发达

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的建设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带动旅游开发的进行。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应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发展生态高效经济,加强产业主体建设,进而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

2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

我国现在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旅游模式、田园农业观光模式、民俗村落体验模式以及休闲度假模式等方式体现[3],这都要依托于乡村聚落来进行。乡村聚落环境景观包括广阔的自然生态空间与人类聚居环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来定义的,完整的景观体系是由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构成的。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物质环境要素,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

2.1 建筑景观

乡村聚落环境中的建筑景观主要包括居民建筑、村庄服务建筑、旅游经营建筑以及部分管理建筑等。乡村中的建筑物可以在空间上对乡村环境进行分隔,又能影响视线、改善小气候、以及能影响周围景观的功能结构。与其他环境景观要素不同的是,建筑物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因此乡村环境聚落中建筑物的体现主要是从其建筑风格、外立面色彩以及不同建筑的组合形式上来体现。从地域性上来讲,建筑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几百甚至几千年来演变的代表,因此,建筑物是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应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乡村环境相协调以及乡村建筑之间相互协调。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往往就地取材,配合以当地特色的肌理、色彩以及地域性的房屋形式进行建造,体现了建筑美学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而这些建筑往往处于乡村空间中视觉的中心,体现出其景观效益,给游人深刻的印象。

2.2 公共节点

乡村聚落环境的公共节点大都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后而进行的建设,主要包括村庄的主入口、广场以及停车场和小游园等。公共节点的设立主要为展现村庄特色,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并为村庄营造更多活动的空间和便利之处。像主入口的设计为展现村庄形象,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停车场主要是针对随经济发展日益增多的私家车,为村民提供集中的停车地点;广场和小游园是针对村民的日常生活,给其更多的活动空间,丰富业余生活,也能增加村庄的景观层次,丰富景观效果。

2.3 户外小品

户外小品属于有形的设计要素,通常在外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坚硬性、稳定性和相对长久性。户外小品在乡村聚落环境中拥有点缀空间、营造气氛的功能,一些具有反映生活气息的雕塑小品则能够反映传统乡村的生活文化,对于提升景观空间的内涵和品质有重要作用[4]。乡村聚落环境中的户外小品主要包括:标识景观、文化小品、文化墙、栅栏和座椅等公共休息设施。这些环境小品的出现及其类型和机构,充分的反映了人类对乡村自然景观的改造程度和改造方式。在实地考察中不难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越来越注意通过户外景观小品来营造环境景观,特色景墙、文化小品以及特色的栅栏、座椅等都随处可见。在乡村聚落环境中如何协调好自然景观和乡村人工景观之间的关系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2.4 道路铺装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园林道路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有保留的道路和新建的道路铺装形式也能营造出特色的乡村环境景观。乡村聚落中采用的铺装材料,一方面要满足普通功能需求的水泥路面等,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设计的目的,体现乡土特色。主要的乡村铺装材料包括:沙石、砖、瓷砖、条石、水泥、沥青以及在某些场合中所使用的木材等。

2.5 植物景观

植物作为有自身生命力、能自己生长的个体,明显区别于其他要素。植物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代表植物。如何在乡村聚落景观中合理应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将会是一个重点问题。植物是构成乡村聚落人文景观最重要的素材,村庄聚落环境中的植物要素主要体现在道路绿化、水体绿化和服务设施绿化等。道路两侧绿化和滨水驳岸绿化更是能丰富植物层次,增加乡村的野性。此外,家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等也能鲜明增加聚落的乡村田园性。

2.6 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是乡村聚落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5],乡村水环境及乡村滨水景观的打造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据现场考察调研,根据乡村滨水的建设条件可以将乡村聚落滨水景观划分为乡村滨湖景观、乡村滨河(江)景观以及其他滨水景观[6]。滨水景观通过乡村滨水驳岸、乡村滨水景观小品、乡村滨水环境地面铺装以及乡村滨水景观绿化等方面体现。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合理的开发滨水空间,又不失其生态功能,是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3 乡村聚落环境的主要特征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作为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根据居民意愿以及村庄发展规划进行改造,这些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应该根据乡村聚落景观的特性来打造特色景观来为服务周边城市,吸引城市客源,发展乡村旅游。乡村聚落环境所体现出的特征应与城市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对城市人群有足够的吸引力,满足其视觉以及心理上的感受。而如何合理的进行协调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各个要素就要根据其主要特征来打造。笔者将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地域性、乡村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传承性和协调性(见图1)。

图1 乡村聚落环境的主要特征

3.1 地域性

乡村聚落景观的地域性是指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特色结合生产生活经验对村庄进行美化。主要是针对地区独特的风貌以及特色进行打造,这种景观是经过人类不自觉的美化和总结而形成,是当地环境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的改造,由此可见,乡村聚落景观有较大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环境会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如图1-c。

3.2 乡村性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乡村性主要体现在尽可能地利用乡村原有的多种植物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原有生态自然的风貌。在保留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也要对后来进行改造的项目风格上进行统一,突出乡村的野性,而不是像在城市里建设一样规整,如图1-e。

3.3 乡土性

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朴实无华。从平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去发现其朴实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进而对当前的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乡土文化在乡村聚落环境中主要体现为利用乡土元素形象,创造具有地方性的景观、营造丰富的植物效果以及将休闲设施、小品、铺装等统一风格,如图1-b。

3.4 生态性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生态性主要是针对乡村原有的山、水等地貌形式,在不破坏原有地貌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更是要在没有进行开发利用的区域进行生态养护,可通过种植色叶树种、果树等营造特色风格,滨水区域可以进行建造生态驳岸,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丰富景观效果,打造特色。

3.5 文化性

乡村聚落环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主要是指一个地域的景观是对这个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的记载,记录着这个民族的发展、记录着当地人民的智慧,讲述着当地的故事,是当地社会体验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图1-d。

3.6 传承性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根据场地特有条件所改造或重建的景观有可能成为该乡村文化甚至景观的一种传承。这种传承自古而来,也将会影响以后的建设[8]。

3.7 协调性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要保持协调性,其构成要素要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与乡村朴实的风格相协调以及与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如图1-a。

4 提高旅游吸引力的聚落环境景观体系营造建议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乡村聚落环境景观体系营造应在当地核心旅游开发点的带动下发展,结合对江苏、浙江等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地考察,对具有吸引力的聚落环境景观体系营造提出以下建议。

4.1 打造田园景观风貌,突出乡土地域氛围

从乡村聚落的环境来看,田园景观是乡村最大的特色,成片辽阔的田园景观也应该是区别于城市景观的最大特色。但从现状来看,有不少美丽乡村建设都忽视了田园景观的规划建设。设立独具风格的主入口,对田间道路进行乡土铺装硬化,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在一些道路的节点设置具有乡村风味的亭廊等休憩设置和景观小品,增加乡村韵味。南京溧水石山下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一家名为“未见山”的高级田园酒店为核心依托,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建筑、道路和绿化等,规划果树等种植园区,构建了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聚落环境景观体系,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浙江安吉溪龙乡借助白茶之乡之名,打造了漫山遍野的白茶园,游览于乡间小道,两侧的田园景观凸显了浓浓的乡村风味(图2)。

图2 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乡村聚落景观环境

4.2 建设特色乡旅项目,强化客源吸引力度

地区的优势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求对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强调文化主题的建设,开展具有主题特色的乡旅活动[9]。如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慢生活生态主题游和南京浦口永宁自行车主题游,这些主题与乡村景观相结合,形成环境优美、文化韵味十足的乡村聚落景观。聚落环境景观的体现主要是点题的景观小品、休憩设施以及具有乡野味道的铺装等。

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结合当地特色资源以及山水优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可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相关乡旅项目,促进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如图2-c所示,江苏宜兴湖口镇以竹海为特色,绿地覆盖率极高,并对村庄该内部环境进行整治,树池、围栏等都进行乡村化改造,营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聚落环境景观,并总体上打出深氧界主题游览品牌,并建设深氧健身公园以及主题酒店,吸引长三角区域的游客前来。

4.3 打造特色农业景观,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营造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农村特色进行建设,并结合最根本的农业产业特点进行营造,丰富旅游项目,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如图2-d所示,南京溧水涧东村便是利用其草莓产业和丰富的水资源条件,设立草莓采摘区和垂钓、水上乐园等,并结合客栈、饭庄等服务设施,吸引人们前来采摘草莓,享受浓重的田园气息。

4.4 创意嫁接时尚景观,构建视觉营销卖点

乡村性的环境以及活动是乡村旅游特色之所在,也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将乡村特性与吸引眼球的潮流亮点和时尚景观创意相结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10]。一种方法是由当地乡村民俗资源发展起来的创新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更能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走出压力的机会,因此具有乡土气息浓郁、参与性强等特点的活动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另一种形式是将乡村旅游与当下潮流热点相联系,如安吉灵峰熊出没乐园(见图2-e)将休闲观光农业与时尚的动画元素相结合,通过穿插全园的动画元素配合富有乡村气息的体验性活动(如乡村烧烤、乡村作坊、桃园小火车等)来吸引游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见图2-f)。

5 结 语

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将逐渐被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乡村旅游也将摆脱过去分散、单一的局面逐渐步入规模化、特色化。活动项目朝自助化的方向发展,扩大客源范围和客源类型,吸引远程的国内或境外旅游客源。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经和手段,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走进乡村,享受田园生活。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乡村聚落环境景观的营造,要从建设者自身角度和旅游者角度出发,根据地方特色建设具有乡村风格的聚落环境景观,开展特色的旅游活动,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

[1] 乔海燕.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2014,(2):27-30.

[2] 柳兰芳.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 理论月刊,2013,(18):165-168.

[3] 叶 红,姜卫兵,魏家星. 浅析旅游经济开发视角下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与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5,(2):126-129.

[4] 刘莉文,程道品,王力峰. 中国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与建设[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5(5):1819-1820.

[5] 丁金华. 基于生态理念的江南乡村水域环境建设初探[J]. 华中建筑,2009,(7):65-68.

[6] 郑林璐.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平市夏道镇洋坑村芭蕉湖滨湖景观为例[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7] 郑文俊.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8] 郑文堂,邓 蓉,华玉武,等.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 现代化农业,2015,(2):46-48.

[9] 雍蓓蕾. 乡村聚落的旅游性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10] 刘甜田,叶 喜.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J]. 理论月刊,2013,(18):165-168.

(责任编辑:肖彦资)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 the Landscape Based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eautifu l Rural Settlement

JIAN Xiao-feng,M IN Xiang-feng,WEI Jia-xing,JIANG Wei-b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hina's rural tourism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 l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Summarize the elements of rural settlement environment landscape, Including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ublic nodes, outdoor pieces, road paving, plant landscape and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the main features,includ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rurality, localism, ecology, culture, hereditary and com pati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beautiful rural settle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Q945.78

A

1006-060X(2016)09-0088-05

10.16498/j.cnki.hnnykx.2016.09.025

2016-06-17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1PAPD)

荐晓峰(1992-),男,山东青岛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姜卫兵

猜你喜欢
环境景观滨水乡土
亲近乡土
科教新报(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景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园艺(2020年20期)2020-12-20 23:27:52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24
乡土中国
紫叶李不同栽培环境景观效果评价与应用模式研究
北京园林(2020年2期)2020-01-18 03:30:56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0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5:51
内蒙古高原传统聚落环境景观的当代构建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3:20:25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