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中有效信息隐藏策略探微

2016-10-25 23:27:47张先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刻度降水量本题

张先根

[摘 要]在地理试题中,命题人经常将部分有效信息隐藏起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识别地理有效信息的隐藏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 试题 有效信息 隐藏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128

在地理试题中,命题人经常将部分有效信息隐藏起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只有识别有效信息的隐藏方法和策略,正确、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才能化难为易。本文主要探讨地理试题中有效信息的隐藏策略。

一、用题内信息隐藏题外的有效信息

【例1】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季节降水量(单位:m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题。

1.该季节,该市城区的降水量最可能在( )

A.390 mm 以下

B.390 mm~400 mm之间

C.400 mm 以上

D.410 mm以上

答案:C。

解析:题内图中的信息“城区”把题外信息“城市降水量大于郊区”隐藏起来,给学生答题设置障碍。获取隐藏的有效信息后,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出现的闭合等值线的判断规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确定答案。

二、用题外信息隐藏题内的有效信息

【例2】2004年高考江苏文综卷第2题(题略)。

解析:图中包括两个形式相似,但坐标刻度不同的气候资料图。人教版教材中气候资料图的坐标刻度相同,使得很多学生有了惯性思维,导致在比较雅典8月和北京9月的降水量的多少时,只看表示降水的柱子高低,得出错误的答案。本题考虑到学生的惯性思维,用题外信息“气候资料图的坐标刻度都相同”隐藏了题内信息“气候资料图的纵坐标刻度不同”,很巧妙。

三、用特殊信息隐藏常规的有效信息

【例3】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4题(题略)。

解析: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如果没有注意“图例”这一特殊信息,就会掉进命题人设计好的陷阱。常规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图包括月均温的变化曲线和降水量的变化柱两部分,本题的气温与降水年变化图中用柱状表示月均温的变化,用曲线表示降水量的变化,隐藏了有效信息。

四、用图表信息隐藏文字中的有效信息

【例4】据统计,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流向变化情况。据图回答第5题。(双选)

5. 2009年,农民工主要流向(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沿海地区

答案:AD。

解析:教师平时肯定强调一定要全面正确提取图表信息,文字信息往往会被学生弱化,本题的答案隐藏在文字信息中。

五、用图表的部分信息隐藏图表中的其他有效信息

【例5】下图为1900~2002年的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年份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

答案:D。解析:本题是“用图表的部分信息隐藏图表中的其他有效信息”的典型题目,要求在4个具体年份中,选出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年份。而学生易被最高的黑体部分吸引,再对应横坐标,大约在1960年,错误地选择B。

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识别地理有效信息的隐藏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带领学生跳出题海;作为学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识破有效信息的隐藏方法,才能快速绕过障碍或陷阱,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备考效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刻度降水量本题
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启蒙(3-7岁)(2019年8期)2019-09-10 03:09:08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江西农业(2018年23期)2018-02-11 07:26:59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谁大谁小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