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朱雪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医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84例,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行病情确诊,满足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标准,并且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病患均包含42例,并且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而基于以上基础,观察组则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统计各组的组间数据差异性,并且进行对比,从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总体治疗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42例病患中,显著疗效14例,有疗效24例,无效果或病情恶化4例,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90.48%;而对照组42例病患中,显著疗效7例,有疗效18例,无效果或病情恶化4例,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59.52%,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西医治疗方法,运用西医结合中医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的治疗情况,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
作为目前社会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极大,而且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可以包容诸多内因和外因,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而且高发人群多为老年人,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具有高发病、高死亡以及高致残的特征,所以需要探寻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治疗。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医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84例展开积极的治疗,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1临床资料
择于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医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84例,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行病情确诊,满足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标准,并且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病患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8-72岁,平均年龄(54.4±8.3)岁,患病周期为1~9年,平均周期为(3.4±1.2)岁;对照组病患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5-80岁,平均年龄(56.9±7.8)岁,患病周期为3~12年,平均周期为(3.5±1.1)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患病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一般西药口服治疗,如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剂量为5-10ml;而给予以上情况观察组则结合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即分析病患的病症特点,分类给药。如:冠心病:选择建白、川芍、丹参、黄蔑等配比,以水煎服;心力衰竭:选择川芍、获菩、黄精、车前子、丹参、红花及黄蔑等配比,以水煎服;高血压:择取钩藤、白芍、葛根、白羡黎、益母草及丹参等配比,以水煎服。服用剂量均为每日一次,根据病人并且进行调整药量、成分及频率[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4]。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总体治疗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42例病患中,显著疗效14例,有疗效24例,无效果或病情恶化4例,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90.48%;而对照组42例病患中,显著疗效7例,有疗效18例,无效果或病情恶化4例,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59.52%,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观察组、对照组总体治疗有疗效率对比
心脑血管疾病是多发于中老年的一类疾病,而且具有发病率高,影响力大,而且治疗难度大,无法进行完全根治,则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传统治疗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虽然能够短期起效迅速,但是就长远而言则无法达到持续起效的目标,所以需要结合中医进行联合治疗。而在本次研究中,在总体治疗有疗效率对比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90.48%;而采用单一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总体治疗有疗效率为62.16%,以上组间数据差异明显[5]。由此可见,西医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赵彩霞.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1(01):357-359.
[2]丁明.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9(09):194-195.
[3]郭帅帅.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9(09):100-101.
[4]贺东辉.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4(04):190-191.
[5]李进营,黄启辉.清热解毒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