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娟
摘 要:根据阜康市林地林权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林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林权改革的建议措施,以促进阜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康、稳妥、有序推进。
关键词:集体制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态建设
1 阜康市林地林权基本情况
1.1 林地资源现状
阜康市森林资源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等因素,由南向北有南部山区天然林、中部平原人工林、北部荒漠沙漠灌木林3大部分组成。林业用地总面积19271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43%。
1.2 林权现状
阜康市林地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2种,国有林主要包括山区天然林、北部荒漠灌木林及部分人工林组成,面积为185870hm2。国有天然林林权全部落实,并分别纳入天保工程和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人工林均未落实,目前暂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管理。
1.3 确权颁证情况
按照林权颁证的要求,阜康市林权颁证工作启动于2009年,截止目前,发证面积为188763hm2,发证率为97.9%。其中:国有公益林发证率为98%。集体林区发证率为42.3%。
2 阜康市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的林权体制已严重制约了阜康市的林业发展
由于集体林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没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林地管理粗放,林木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很低。
2.2 林牧、林农用地矛盾突出,一地两证问题制约着人工林的发展
一是前山和沙漠荒漠区,由于历史的原因,阜康市土地类型主要以草地为主,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林业没有发展空间,造成天然灌木林地与草地矛盾突出,存在一地两证的问题;营造人工林时经常受到牧民阻拦,林权即便落实,在办理林权证时畜牧部门也不同意,严重挫伤单位个人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林(特别是特色林果业)与基本农田用地矛盾突出,土管部门不允许在基本农田用地上种植林木,而阜康市经济林大多数都在基本农田用地上,造成这部分林权难以落实。
2.3 集体林地林木基础数据资料不完善,而林权改革经费缺乏,阻碍了林权改革的步伐
按照林业规程要求,人工林应每5年开展1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每年进行1次补充调查,才能做到林地林木基础数据资料详实可靠,但由于资金的限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阜康市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只开展过2次,分别在1989和1998年,到现在阜康市的集体林地林木基础数据资料已很不完善,已无法适应林权体制改革的需要,数据不清很难将林权落实到人头、地头。因林权改革经费不足,林权改革进度缓慢。
3 建议措施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要求,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2 妥善处理林牧矛盾,解决一地两证问题,促进林牧业共同发展
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调查和土地二调的有利时机,利用5年时间,将天然灌木林(列入重点公益林)林地及植被盖度低、生态区位重要、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沙漠荒漠化的宜林荒山(沙)荒地,应从草地中剥离出来,将其纳入林地范畴,其办法是收回草原使用证,变更为林权证,除新造幼林和封禁育林等情况外,允许在林地中放牧,并由市人民政府发放《林地放牧证》,可从根本解决一地两证问题。
3.3 鼓励土地流转,确保林改规范有序
对于集体所有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应当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决定,可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的方式,不具备公开拍卖、招标条件的,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协商等方式进行;对于实在转让不出的,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地林木。
3.4 加快制定林业发展专项规划,抓国有造林立项工作,鼓励社会投资人开发生态建设
要加快对国省道两侧、前山丘陵地、水库周边及北部沙漠等重要地带制定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配套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人开发生态建设,大强度地搞植树造林,以达到“政府要生态、投资人要效益”的目的。
3.5 加大对林权改革经费投入,保证林权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林权改革工作量大,情况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应将林权改革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加大对“两金”减免后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林权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 张芝)
现代园艺·综合版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