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2016-09-24 01:43:53袁成军童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生态化整治景观

袁成军,童倩倩,罗 薇,李 博,訾 伟

(1.贵州凯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4;2.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贵州省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袁成军1,童倩倩2,罗 薇1,李 博1,訾 伟1

(1.贵州凯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4;2.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为了探讨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笔者应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方法,对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进行生态化规划及工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小流域土地整治类型,地形地貌复杂,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类型多样,应通过构建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模式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生态化工程设计,实现研究区农田景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贵州山区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尊重乡土景观,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区域土地整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修复;景观格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土地整治工作的范畴、目标、内涵和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2]。通过在土地整治建设方面的连续投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农用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耕地等级和产能[3]。但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增加耕地面积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动力,在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回避的弊病,诸如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生态失衡等[4]。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新时期土地整治将从以耕地数量为主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转变,如何在土地整治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思想,是一个亟待加强研究的科学问题[5]。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50%,位于“两江”流域的面积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5.70%和34.30%,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贵州省61.30%的面积为喀斯特岩溶地貌,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不仅对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还危及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在如此生态脆弱区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面临着诸多复杂性:①区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实力薄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已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②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较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利用条件差;③山区地势复杂,生物和地貌类型多样,地块零星破碎,项目区整体性差;④多民族聚居区的乡土风情浓郁,生产生活方式各异,地缘性特征明显。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不断强化,相关研究对生态化整治的关注逐渐增多[5-10]。在贵州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开展土地整治,更应该重视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提升。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整治特别重视景观和生态的维持,以及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4],但在国内,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贵州山区,对生态化土地整治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选取地缘性特征明显的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在尊重乡土景观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与提升,探索符合实际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模式,为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笔者以贵州省榕江县平永镇万亩锡利贡米种植基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案例。研究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地处108°16′50″~108°27′12″E,26°02′09″~26°15′33″N,是侗、苗、水、瑶等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生产生活以务农为主,人均年收入4 000元。区域属于黔东低山丘陵中切割侵蚀溶蚀地貌,地势狭长,地表径流为平由河和乌婆河,河道宽窄不一,均宽约25 m,丰水期流量0.048 m3/s,枯水期0.025 m3/s。水流由北向南交汇于平永后流向榕江方向。区内年平均气温18.5 ℃,年总积温6 500 ℃,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绝大多数为次生植被,常绿阔叶林有杉树、青冈、漆树等,常绿针叶林有松树、火棘等。区内海拔350~730 m,坡度多为0~15°,水田居多,水稻土以大黄泥田和黄泥田为主,传统农业模式下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是锡利贡米的重要产区之一。

1.2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地表综合体。不同景观的空间配置形成景观空间格局,“斑块-廊道-基质”是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景观与土地密切相关,土地整治的景观主要由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道路、居民点等景观要素构成。土地整治通过一系列的生物与工程措施改变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土地覆被状况[11]。土地整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景观格局改变的过程。根据土地整治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和生态功能分区,可将具有较高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具有重要生态作用的林地、园地、草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源,实施生态保护,提高景观多样性;将农业生产区集中连片,对具有较高生产潜力的农田和村庄作为农业生态斑块和村庄生态斑块,实施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将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田土坎作为生态廊道,形成廊道网络,提升景观连通性,促进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强化廊道的服务功能。同时,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在尊重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避免对原地貌景观进行重大调整,配以生态修复、生态涵养等措施,实现土地整治区自然景观恢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

2 研究结果

2.1土地整治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区土地总面积1 066.11 hm2,其中耕地517.65 hm2,园地75.62 hm2,林地247.30 hm2,草地10.38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90 hm2,其他土地51.34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9.86 hm2,交通运输用地13.06 hm2。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属山间河谷坝地,被河流切分为多个部分,景观散乱且田块破碎;②缺乏生产道,田间道路通达率仅为45.68%,田间劳作生产多利用田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基地规模化发展;③跨河通道缺乏,各功能区联通不畅,部分沿河护岸垮塌损毁,雨季涝灾冲毁良田;④部分干渠年久失修,造成堵塞垮塌,沟底、沟壁过浅,灌排能力不足。根据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及生态环境特征,对其整体景观空间结构予以规划,将较大规模且集中分布的林地、园地、草地和水域划定为生态源,面积414.2 hm2;将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耕地和居民点划定为生态斑块,面积587.5 hm2;在生态斑块内部以及与生态源之间规划设计田间道路生态廊道和沟渠生态廊道。如此构建以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为模式的良性景观空间格局(图1)。通过Fragstats 3.3软件和公式测算,研究区在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布局后,田间道路网密度增加2.76 m/hm2,生产路网密度增加35.83 m/hm2,灌排渠密度增加1.62 m/hm2,道路廊道连接度提高0.17,农田水利设施连

图1 研究区景观生态规划前后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the study area before and after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接度提高0.03,有效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少0.02,均匀度指数减小0.01,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景观的异质性。通过整体景观格局的优化,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能增加357.19万元,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得到良好提升和维持(表1)。

2.2土地整治生态化工程设计强烈的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势必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带来干扰,在土地整治中注重生态化工程设计有利于实现自然景观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根据整治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布局,在保护生态源区域的基础上,对规划布局所划定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进行具体工程布局设计,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生态化建设措施,保护与改善区域农业景观多样化生境,实现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包括:①为保证农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区域内水毁地进行客土复垦。在客土源≥10 cm区域进行耕作层剥离,对剥离的表土加以覆盖保存,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在运输过程中尽量保持土壤剖面的完整性。客土区设计回填耕作土层厚度15 cm,通过增施绿肥、有机肥,种植紫云英等固氮植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整形修筑萱草生物田坎,保证农田斑块的完整性。②为改善区域内水稻种植区土渠灌溉为主的现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效率,改建干渠23条,维修排水沟2条,采用格宾石笼修筑渠体,缝隙利于植物生长,最大程度与周围生物环境融为一体;铺设引水PVC管3条,DN400涵管5座,桥涵14处,减少沟渠修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及地貌景观的切割,便于人畜通行,促进区域生态斑块间物质与能量的良性流通。③田间道路工程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根据机械化耕作及田间生产运输的需要,新建田间道6条,改建田间道7条,提高景观的连通性和连接度;新建生产道77条,配套错车道37处,回车道24处,生产道设计以梯步道(青石板)、步行道(卵石路)为主,融入原生态环境,增加景观美感,方便不同斑块内动物的活动或迁移;为满足本地宽阔漫流河流通行需要,尊重当地居民文化景观,因地制宜地设计过水路面6处,呈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山水美景。

表1 研究区景观生态规划前后的主要指标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生态化土地整治不仅考虑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更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良性的空间景观格局和进行生态化工程规划设计,降低人为活动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强烈干扰,对于协调农田生产与土地持续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维持和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美化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贵州生态脆弱区具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民俗、农民素质等迥然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整治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乃至后续的工程建设。因此,在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中,应当充分尊重当地乡土景观和民俗风情,尽量利用原生地貌,使用乡土植被,加强与当地农民沟通,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化土地整治建设模式,促进土地整治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郧文聚.我国土地整治的实践创新与理论进步[J].上海国土资源,2012,33(4):1-6.

[2]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

[3] 李少帅,郧文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2,14(3):189-193.

[4]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5] 王军,李正,白中科,等.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贵州荔波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7):906-911.

[6] 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6):698-708.

[7] 安晨,刘世梁,李新举,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68-74.

[8] 万星富.生态型农地整理浅议[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7,24(1):60-64.

[9] 罗为群,蒋忠诚,覃小群.广西平果龙何屯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23(2):98-105.

[10] 周文霞,陈笑媛,董敏.贵阳地区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28-332.

[11] 王军.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15-19.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for Xili Rice Planting Base in Rong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YUAN Cheng-jun1, TONG Qian-qian2, LUO Wei1et al

(1. Guizhou Kay Jin-da Technology Develop Co.Ltd, Guiyang, Guizhou 550004; 2. Gui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Guiyang, Guizhou 550006)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was carried out for Xili Rice planting base in Rongjia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land consolidation type of small watershed, complicated topography, poor overall connectivity and various types of landscape. By the planning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ource-ecological patch-ecological corridor pattern, and design includes land reclama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untry road engineering, the landscape function of the study area was optimized and improv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concerning the local landscape and improv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which is then useful for promoting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andscape pattern

袁成军(1983- ),男,四川犍为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土地规划与土地整治研究。

2016-05-13

S 301.2

A

0517-6611(2016)18-194-03

猜你喜欢
生态化整治景观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 07:16:26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