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述评

2016-09-23 07:18:45李欣吴铭张国俊杜若飞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体育

李欣 吴铭 张国俊 杜若飞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450000)

运动员的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述评

李欣 吴铭 张国俊 杜若飞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450000)

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近些年有关运动员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并提出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压力;运动员;应对方式;研究述评

在压力状态下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应对压力,是每一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都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水平竞技比赛中,是运动员产生压力的因素更加多样,因此,国内外学者就如何识别运动员的压力,采取何种压力应对措施能够使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技术水平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运动员压力文献的基础上,整合当前研究成果,并对研究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压力。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压力内涵进行了探讨,从情绪的角度来讲,有研究者认为,压力是“情绪和身体上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是“个体在心理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负面心理反应”,是“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应激反应”;从行为结果的角度来看,压力是个体“感觉到其结果对自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对压力内涵的理解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总的来说,压力包括外部环境、自我感觉以及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三个因素。而对于运动员压力,Anshel和Sutarso认为,运动员压力分为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急性压力是指在比赛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使运动员产生了负面的心理反应;慢性压力则是指在长期的压力应激情境中产生的心理反应[1]。

2.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是压力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在心理应激过程中,运用行为和认知上的尝试,使其减少或忍耐心理应激对自己造成的负担[2]。因此,应对方式指个体面临压力情境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应对方式可以有积极的,也可以有消极的,积极的应对方式主要以解决问题和求助为主,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包括了逃避、幻想等。

二、运动员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进展

国内有关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对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好的调节情绪,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和运动状态有着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其研究特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其研究内容更倾向于实践方面;第二,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压力源与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较为普遍;第三,对大赛前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成因,控制,及应对方式的研究较为普遍。

从研究方法看,研究者对运动员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方法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压力测评工具,对运动员的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量化统计,进而分析不同项目或不同状态下(比赛状态、训练状态)的运动员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特点,主要采用运动员压力源问卷和运动员应对问卷。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看,相同点主要存在于其结果都指向消除压力,提高运动成绩,调整运动状态;同时,运动员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共性,即包含内外部因素及个人因素。不同点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单一专项运动项目运动员压力研究与运动员普遍压力源整体概括。汪莹(2009)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前途压力、竞训压力、伤病压力、学业压力等[3]。李鑫楠(2013)发现,认知和情绪是篮球优秀运动员的压力主要来源[4]。第二,调查对象技术水平高低不同;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不同。邹琴(2013)发现,国家健美操队的训练压力高于地方健美操队[5]。第三,调查对象所处环境不同;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不同。肖建忠等人(2007)研究发现,退于运动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生活压力,能力缺乏和社会压力[6]。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运动员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同时,我们发现,第一,有关运动员压力特点的研究并未涵盖较多的运动项目;第二,运动员采用什么运动方式,不仅与其所面对的压力源有关,而且与其所从事的的运动项目、所处环境有关,三者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第三,研究内容,结论等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对于相关问题所提出的建议措施,缺乏对运动员的跟踪调查。综上所述,运动员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完善,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深入探讨不同项目运动员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特点;分析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另外,退役运动员、伤病运动员等特殊的运动员群体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给予一定关注。

[1]ANSHEL M H.Qualitative validation of a model for coping acute stress in sport[J].J Sport Behavior,2001,24:223-246.

[2]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41

[3]汪莹.高水平运动员压力应对与心理干预研究[D].宁波大学,2009.

[4]李鑫楠,周惠娟,周唯.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压力来源及调控策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4):101-105.

[5]邹琴.国家健美操队运动员压力员及应对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9-20.

[6]肖建忠,刘克军,何鸿涛,徐泽.退役运动员压力员特征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18-21.

G804.8

A

1671-864X(2016)09-0289-0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亲情效应”的青少年体育学习促进研究。 项目编号:2015-QN-303。

吴铭(1991—),女,汉,河南开封,硕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运动员心理体育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