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辉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山西长治046001)
沁水煤田马壁预查区煤层煤质特征浅析
张朝辉*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山西长治046001)
马壁预查区位于沁水复式向斜南部的核部,面积551.275km2。区内稳定可采煤层共有2层,即3号、15-2号煤层。3号煤层为低灰、特低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中等软化温度灰之无烟煤;15-2号煤层为低灰、特低挥发分、高硫、高发热量、较高软化温度灰之无烟煤。
马壁预查区;稳定可采煤层;无烟煤;煤质
马壁预查区位于山西省安泽县东南部,沁水县北部,行政隶属安泽县马壁乡及沁水县苏庄乡、郑庄乡、十里乡、固县乡所辖,面积551.275km2。南距曲(沃)—辉(县)公路约15km,距候(马)—月(山)铁路约20km,北距省道326线(长治—安泽)公路约15km,山西省中南铁路通道由西向东、安泽至沁水高速项目由北向南穿过预查区,目前均在建设中。总体而言,区内交通条件尚称便利。
预查区位于沁水复式向斜南部的核部,东部为太行山复式背斜隆起带,西部为霍山背斜。
1.1地层
区内地层出露条件较好,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T2er)、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T1h)、刘家沟组(T1l),第四系不整合覆盖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
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含煤地层总厚平均为167.14m,含煤13层,平均煤厚14.49m,可采煤层平均厚12.19m。
1.2构造
总体为中部低,东西部高的向斜,南部比北部稍高,以沁水复式向斜为中心,两边地势逐渐变高,西翼倾角一般为1°~8°,局部达到12°~17°,东翼倾角为3°~9°,局部达到13°~19°,西部产状较东部稍缓。
在此基础上发育了次一级近南北向宽缓褶曲34条,其中背斜19条,向斜15条(向斜延伸长度大的较多,背斜相对延伸长度小的较多)。未发现断层、陷落柱存在和岩浆岩的侵入,构造类型属简单类。
区内稳定可采煤层共有2层,即3号、15-2号煤层(见表1),分述如下。
表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2.1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P1s)的下部,上距K8砂岩平均38.92m,下距K7砂岩平均8.20m。煤层平均厚5.95m,结构简单,含夹矸0~1层,夹矸平均厚0.09m,均为泥岩。煤层顶板为深灰色泥岩、砂质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
2.215-2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C3t)下段顶部,上距K2石灰岩平均1.11m,下距K1砂岩平均20.11m。平均厚4.19m,结构简单,含夹矸1~2层,夹矸均厚0.47m,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煤层结构具有一定规律。顶板为石灰岩,局部为薄层的炭质泥岩、深灰色泥岩,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
3.1物理性质
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同,均为黑色,条痕为灰黑—黑色,似金属、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阶梯状及贝壳状断口。
3.2煤岩特征
3.2.1宏观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类型均以半亮—光亮型煤为主,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煤层主要为中—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3号煤层裂隙中常充填方解石薄膜,一般下部较松软;15-2号煤层常含大量黄铁矿团块及薄层。
3.2.2显微煤岩特征
镜质组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居多,其次为结构镜质体,有部分碎屑镜质体。惰性组主要为氧化体、丝质体、粗粒体和惰屑体。矿物含量以粘土类为主,以分散状、充填状为主,少量团块状。详见表2。
表2 3、15-2号煤层显微组分定量统计一览表
3.2.3煤变质阶段
区内3号和15-2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见表3,煤变质程度属无烟煤阶段。
在垂向上,15-2号煤层的镜质组最大率(Romax)值均比3号煤层的大,说明深度越大,变质程度越高。
表3 3、15-2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统计一览表
3.3煤质(表4)
3.3.13号煤层
为低灰(LA),局部为中灰(MA),见图1、特低挥发分(SLV)、特低硫(SLS),见图2,高发热量(HQ)、高固定碳、低磷(P-2)、中氟(MF)、特低氯(CL-1),特低砷煤(As-1)。灰熔融性(ST)为1280℃~1500℃以上,平均大于1394℃,为中等软化温度灰(MST)。经1.4比重液浮选后,浮煤回收率属良好。
以有机硫为主,其次为硫化物硫,硫酸盐硫成分最少。因此,洗选后煤中硫分含量略有升高。
图1 3号煤层原煤灰分等值线图
3.3.215-2号煤层
为低灰(LA),见图3,特低挥发分(SLV)、高硫(HS),见图4、高发热量(HQ)、高固定碳、特低磷(P-1)、中氟(MF)、特低氯(CL-1),特低砷煤(As-1)。灰熔融性(ST)为1467℃~1500℃以上,平均大于1487℃,为较高软化温度灰(RHST)。经1.4比重液浮选后,浮煤回收率属良好。
表4 可采煤层煤质化验汇总表
图2 3号煤层原煤硫分等值线
图3 15-2号煤层原煤灰分等值线图
以有机硫和硫化物硫为主。洗选后煤中有机硫含量升高,硫化物硫含量降低,总体硫分含量略有降低。
3.3.3各煤层综合煤质特征
(1)煤质在垂直方向上变化明显,浮煤挥发分由上至下逐渐降低,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煤的埋深越大,浮煤挥发分越低,其变质程度越高;
(2)原煤灰分、硫分沿垂向由上至下逐渐增高;
(3)煤层越深,磷(Pd)、氟(F)含量越小;经浮选后磷(P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氟(F)含量降低幅度较大;
(4)煤层越深,氯(Cl)、砷(As)含量越高;经浮选后降低幅度较大。
表5 3号煤层各种硫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6 15-2号煤层各种硫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7 3号、15-2号煤层煤炭分类指标
图4 15-2号煤层原煤硫分等值线图
4.1煤类的确定
由表7,以浮煤挥发分产率(Vdaf)900℃测定值为主要分类指标,浮煤氢(Hdaf)含量为辅助指标划分煤类为无烟煤三号(WY3)。
4.2工业用途评价
3号煤层具有提供燃煤质量稳定、提高热能利用率的优点,因此多用于动力用煤、动力配煤。还可作为民用型煤的原料煤以及烧结用煤。
15-2号煤层洗选后可作为动力用煤和煤基合成油用煤。
[1]张朝辉,等.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县马壁勘查区煤炭预查地质报告[R].长治: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2014.
P618
A
1004-5716(2016)03-0173-04
2015-03-12
张朝辉(1986-),男(汉族),河南宝丰人,工程师,现从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