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纯,罗静芳,杨正军,赵志松,段孟葵,许业强,李洪芳,李凯龙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
马利纯,罗静芳,杨正军,赵志松,段孟葵,许业强,李洪芳,李凯龙
目的了解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梗死类型将其分为基底节脑梗死组(34例)和皮层脑梗死组(36例);另择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对比各组的认知功能状态。结果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脑梗死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基底节脑梗死组,且视空间/执行、注意力、抽象思维评分也均高于基底节脑梗死组(P<0.05)。结论基底节脑梗死与皮层脑梗死者均伴有较高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率,多表现为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损害,故需重视康复干预,以预防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
脑梗死;基底节;皮层;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据有关调查发现,脑梗死可诱发神经系统损伤与偏瘫症状,严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临床多表现为抽象思维、语言、记忆、注意力、视空间等认知功能受损[1]。国外文献[2]报道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出现率达64%左右,相较于所有脑血管病变而言,基底节内囊区梗死出现率较高,故深入探究基底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为了深入探究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为病例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52~84(67.65±4.27)岁。根据梗死类型,将患者又分为基底节脑梗死组(34例)和皮层脑梗死组(36例)两个亚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0~86(64.87±4.2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脑卒中诊断标准[2];(2)经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为基底节或皮层脑梗死,无其他病灶及脑萎缩,病灶直径>1 cm;(3)发病时间<12 w。
排除标准:(1)伴有甲状腺疾病、既往脑外伤史,存在情感、精神疾病病史;(2)非首次发生脑卒中者;(3)躯体疾病及叶酸、维生素B12、贫血缺乏者;(4)认知功能障碍;(5)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其Ia(意识水平)评分、双上肢运动评分>0分,或语言相关项>1分,CES-D(自评抑郁量表)>16分者;(6)语言、意识、运动障碍者。
1.3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感染、抗血小板药物行常规治疗,若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则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均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将30 mg依达拉奉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均持续治疗15 d。
1.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于病例组治疗15 d后,由神经科专科医师应用陈宁等[3]制定的MoCA对患者进行评估,对照组在入选时进行MoCA评估。MoCA主要评定指标包括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命名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定向力,总分30分,分界值为<23分,受教育年限<12年额外加1分,文盲额外加2分,得分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3组基本资料与MoCA评分比较3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MoC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相较于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MoCA评分较高(P<0.05)。见表1。
2.23组MoCA各亚项评估结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各亚项评分均较低(P<0.05);与基底节脑梗死组比较,皮层脑梗死组视空间/执行、注意力、抽象思维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2。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认知损害综合征,主要是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诱发的认知障碍,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到重的整个发病历程[3]。脑梗死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对活动能力的影响较躯体功能障碍大。而皮层、基底节内囊区属于脑血管病变较为常见的损害部位,亦为脑内功能区域,故掌握皮层、基底节内囊区梗死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具有现实意义[4-5]。
[1]詹孔才,陈霞,蒋硕,等.低场MRI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12 (17):2577-2579.
[2]李晓华,崔玉惠,张静.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7):1650-1651.
[3]陈宁,何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的研究和应用概况[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0):632-634.
[4]李海丽.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液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9):858-861.
[5]杜鹃,赖成虹,刘萍,等.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2,52(32):63-65.
[6]郑水红,许毅.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1H-MRS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3,10(18):1651-1655.
[7]田志强,牛延良,姜炎,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15):3742-3744.
R 743.32
A
1004-0188(2016)01-0076-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1.027
671003云南大理,解放军60医院神经内科
有学者指出,就脑梗死认知功能损害而言,多表现为部分性损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执行功能损害[6]。另有报道指出,脑梗死后,一旦认知功能出现损害,最易波及的是注意力,故需重视认知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评估,可提升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检出敏感性[7]。本研究结果提示,皮层、基底节脑梗死者注意力、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证实基底节、皮层脑梗死者认知功能损害多体现为注意力、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能力受损。究其病理机制,多因前肢、尾状核﹑丘脑﹑内囊膝部等梗死导致额叶眶面﹑前额﹑前扣带、背外侧等环路破坏,干扰基底节区、前额区皮质、丘脑间的联系,诱发认知功能损害。基底节属于神经细胞体集中区域,核团与脊髓、大脑皮质间存在广泛性神经联系,共构成神经束,大脑皮层、小脑与这些神经结构共同调节、控制运动功能,故可认为基底节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综上所述,基底节脑梗死与皮层脑梗死者均伴有较高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率,多表现为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损害,故需重视康复干预,以预防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升康复效果。
???????????????????????n ??????????????????????? ????????????????????????? ?????????!"????#? $%????????????????"?????????!??? ??"??????&’?????????"?????????#???!???????????#? ()*&’?+,-.??/? ? #0*???????+,-1??/? ? #?
??????????????????????????????? ?n????? ??????? ?n????? ???? ?n????? ???????????????????!????"!?? #?"?#?? $%??????"?#!????!????????!??"??"?&’(?????????????????????????????"?? )*??? ?"? #???? ?"??!???##?"???? +,-.??"? !?"??#??????"?????????"???? /0(????????" ????!?"??#????"?"? !? 12(?!?!??"????!????"????!??"?"?!?? &34???5678??9?"?"!:4???????567;??9?"?"!?
(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