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立菲
高职《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文/朱立菲
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日益开放,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除了要为企业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还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会计英语》教学,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分析新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问题。
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向就业导向、行业为背景的模式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亟待提高。高职院校的课程正逐步向基于项目、以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为目标的方向进行转变。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也在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新模式下开设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会计英语与其他专业英语的区别在于不单单要使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还应具备扎实的实务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会计英语》课程定位在面向行业,符合高职课程设置原则的职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课程培养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围绕“How to express accounting in English”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知识为主线,设计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用英语教授会计学的一些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会计方法,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语言工具,了解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拓展专业知识。
(一)教学模式缺乏职业性
受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会计英语》课堂长期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讲、学生记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翻译会计理论的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轻视对会计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会计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二)课程体系缺乏创新性
现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专业英语作为提高阶段约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与基础英语不同的是,现行的会计英语课程由于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与学生的毕业证相关联的考试,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在《会计英语》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会计英语在课程设计中只考虑学生应知应会的一些专业词汇、术语,学不到会计专业操作上的英语,缺乏对课程体系的创新将无法使学生的会计英语水平与基础英语同步提高。
(三)教学方法缺乏独创性
在会计英语的教学中,受学时的限制,教师单纯地灌输,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太侧重阅读和翻译的内容,课堂气氛枯燥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也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遇到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与学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四)考试方式不健全
目前会计英语课程的考核多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的形式,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书本的内容,平时成绩则主要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态度。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忽略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对专业英语的运用,只看重期末对知识的复习,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以就业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途径,以能力为本位确定岗位能力培养内容
高职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应是一个多维的,具有弹性的开放体系,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由浅到深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以行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理论够用原则和专业学习的需要,讲授内容安排应突出能力的培养。(见图1)
图1 会计岗位英语能力分解图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供难度适中的实训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1.列表图示法。会计英语实训不同于普通英语翻译,它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会计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英语完成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工作。在学习会计循环的时候,利用会计信息处理程序图就可以清晰地展示一个的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过程:分析经济业务并登记日记账(The Journal)、过账(Posting)、期末调整(Adjusting)、编制银行余额调节(Bank Reconciliation)并进行试算平衡(Trial Balance)、编制会计报表(Preparing Accounting Statements)、结账(Closing),每个模块紧扣业务流程,由教师提供英文的某企业某会计期间全部的经济业务资料,使学生具备用英文处理会计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见图2)
图2 完整的会计信息处理程序图
2.案例式教学法。分析企业经济业务时,可结合实例分析,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更生动灵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它还能教会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会计等式地时候,它的公式是:
如果使用实际案例对会计等式(Describe the Accounting Equation)进行描述将会是:
A business owns assets of $80,000,borrows from creditor $20,000,and that the invests $60,000,the entries made in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would be:
Assets= Liabilities + Owner' s equity
$80,000=$20,000+$60,000
显而易见,在案例中会计等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更直观,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说服力更强,大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案例讲授中将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探究逐步向学生自主探究过度,即教学重心由教师逐渐向学生倾斜。
3.对比分析法。在专业词汇的教学中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把相同词根的词或意思相近的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则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见表1)
表1
(三)以学习者为主体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转换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以技能培养为主,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不过多系统介绍会计理论,只教如何运用账户去记账,会计的理论隐含在记录商业交易和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的实践中。对于理论知识不求系统完整,而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给学生留出自己体验的空间。具体而言,可以以一个贯穿始终的企业为例,进行大量的练习,只有在必要时才从理论角度加以阐述;各个章节以模块形式被归纳为不同的知识点,以实例来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去理解和体会;课后的实训题数量足,难易程度的组合得当;每章最后的要点进行归纳,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整个学生过程就是教师领、学生做的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
2.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虽然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以英语为主体,应知应会的语言点和词汇主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学习,不过对于英文会计的实务操作方面而言,以“做”代“讲”,“做中教”和“做中学”可以扭转学生被动听讲、无法参与实际应用的不利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显然比“听”容易接受和掌握。例如,当讲到丁字形账户时,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进行归类演示,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学生记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当讲到编制试算平衡表时,教学过程可以由师生共同探究逐步向学生自主探究过渡,即教学重心由教师逐渐向学生倾斜,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学习。
(四)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考核方式
对学生《会计英语》的考核过程中,以往采用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加权平均的形式过于单一、刻板,过程性的评价严重依赖于考勤和作业,不能突显学生自学活动的成果,从而可能削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引入学生大型作业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让同学自行模拟创建一个服务性企业,编制若干笔经济业务,并基于此进行英文会计的核算,通过自制的个性化幻灯片配合讲解,将作业展示给全体师生,由大家共同评价其作业质量。这种方式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可以以完成的大型作业为主要考核评价内容,其他考核形式加以辅助,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行业英语表达能力和评价交流能力。
高职课程体系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无论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还是课程内容等都逐步向科学为中心主导思想影响下的课程建设模式转变,目前《会计英语》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而课堂教学有是这一改革实践的中心环节,它的本质又在于使简单生硬的说教变为沟通情感、寓教于学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和互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发现更多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葛军.会计英语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 [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
[3]芦玉敏.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究[J].高教研究,2005(10).
[4]常勋,肖华.会计专业英语 [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上海市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