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 高玲玲 白兰兰(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PACG小梁切除术后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的研究
文 青 高玲玲 白兰兰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对患者视盘结构及视野的改变。方法 临床纳入116例(116眼)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PACG患者,根据药物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眼压正常组患者药物治疗后5 d内眼压恢复正常,眼压异常组患者药物治疗后5 d内眼压未恢复正常。对两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情况。结果 眼压正常组患者治疗6个月盘沿面积、鼻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意外(P<0.05),其余视盘结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期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颞上方RNFL、颞下方RNFL及颞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P<0.05),而其余视盘结构均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眼压正常组患者视野情况治疗6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眼压异常组治疗后6个月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ACG患者眼压持续升高超过5天可能造成视神经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对PACG患者治疗原则在于尽可能降低眼内压,减少眼内压持续时间。
视盘结构;视野;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眼科较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之一,患者表现为眼压持续升高,容易导致视神经受损,影响患者视功能。研究显示[1],部分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后可恢复视功能,但部分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视功能永久性损伤。为进一步探讨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对视功能的影响,本文对我院PACG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次11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PACG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PACG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眼压情况分为眼压正常、眼压异常两组。眼压正常组患者共52例,眼压在术前恢复正常,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2.6±4.5)岁。眼压异常组患者共64例,眼压在术前未恢复正常,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5.3±4.2)岁。排除合并眼底病变、晶状体混浊等影响检查的患者;排除严重近视(-5 DS以上)、远视(5 DS以上)、散光(-2 DC以及+2 DC以上)者;排除曾出现眼压异常的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研究的患者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检查仪器:使用由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的HRT-Ⅲ视网膜断层扫描仪,由美国Zeiss公司生产的Humphrey 750型自动视野计。
1.2.2检查方法:HRT-Ⅲ检查:取患者坐位,放置照相机于患眼前15 mm处,使用颌托调节患者与激光扫描相机的距离和位置,但患者看见相机内部闪烁的绿点后,按下照相键,记录患者眼底图像,分析患者视盘参数。
视野检查:自然状态下检查患者视野,屈光不正者使用矫正镜片,主要记录MD、PSD值,以分析报告中模式偏差概率图76个位点中小于5%为视野缺损位点,计算鼻上下、颞上下四个象限的缺损位点百分比。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情况。视盘结构包括盘沿面积、盘沿体积、视杯面积、视杯容积、颞上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颞下方RNFL、颞侧RNFL、鼻上方RNFL、鼻下方RNFL以及鼻侧RNFL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视盘结构:观察视盘结构发现,眼压正常组患者治疗6个月盘沿面积、鼻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意外(P<0.05),其余视盘结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期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颞上方RNFL、颞下方RNFL及颞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P<0.05),而其余视盘结构均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盘结构变化
2.2视野情况:眼压正常组患者视野情况治疗6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野情况(%)
眼内压升高一直是青光眼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持续性高眼压不仅会损伤视神经,也会导致患者视野的缺失。在临床上治疗PACG以降眼压为原则,要求将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后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3]。但在临床上常会遇到药物无法降低眼压的情况,而长时间不进行手术治疗会导致视神经的损伤。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开始尝试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获得较为显著的成功[4]。在观察以往临床数据时发现[5],部分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仍然不能恢复视功能。如何使PACG患者尽可能恢复视功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
有学者认为[6],高眼压的持续时间会对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故本文从眼压持续时间不同上进行分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视盘结构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眼压正常组患者治疗6个月盘沿面积、鼻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意外(P<0.05),其余视盘结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期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颞上方RNFL、颞下方RNFL及颞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P<0.05),而其余视盘结构均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眼压正常组患者视野情况治疗6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眼压异常组由于高眼压持续时间过长,导致视神经损伤严重,视野缺损严重,术后恢复困难。可见高眼压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对视功能造成永久性伤害。综上所述,PACG患者眼压持续升高超过5 d可能造成视神经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对PACG患者治疗原则在于尽可能降低眼内压,减少眼内压持续时间。
[1] 裴文萱.高眼压下PACG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19-1320.
[2] 黄旭,唐寅,禤中宁,等.HRT-Ⅱ监测POAG复合小梁切除术后视盘主要参数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07-1110.
[3] 黄旭.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在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监测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2,7(2):169-172.
[4] 王亚尼,孙伟,谢立信,等.参考解剖学特征选择三种手术方式治疗PACG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16 (10):589-593.
[5] 崔巍,孙晓雷,李红霞,等.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组织的超微结构[J].眼科研究,2010,28(7):650-653.
[6] 孙丽霞,尹元,张文松,等.PACG小梁切除术后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0):1151-1155.
R775
B
1671-8194(2016)23-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