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楠(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肾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高通量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对比分析
姜 楠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肾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分析高通量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iPTH、β2-MG、血磷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Cr、BUN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高通量;常规;血液透析;尿毒症
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对小分子毒素进行有效清除,但是在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时却比较困难,而且不能完全清除。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只能暂时缓解尿毒症患者的病症,长期透析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会增加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复杂性,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高通量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6±5.3)岁;透析时间3~2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2.2±1.4)个月。全部患者近3个月内并没有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激素药物,并没有感染自身活动性免疫疾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例如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降压药、铁剂等药物治疗,并给予低磷、低盐以及优质蛋白饮食。利用Fresenius公司生产的4009B容量超滤透析机进行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5 h;给予肝素抗凝,血流量为每分钟300 mL;透析液流量为每分钟450 mL,透析器表面积为1.4 m²,选择聚砜膜。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选择FreseniusF6型低通透性透析器,系数设置为5.5 mL/(h•mm Hg)。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选择Fresenius F60型高通透性透析器,系数设置为40 mL/(h•mm Hg)。全部患者均给予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常规和临床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全段甲状腺素、血磷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并对各项指标下降率进行计算;另外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iPTH、β2-MG、血磷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Cr、BUN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下降率比较(%)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2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42.9%(15/35);实验组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4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20.0% (7/3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临床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长时间常规血液透析会增加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不能有效满足临床实际需要[2]。常规血液透析采用膜孔径小、低通量的透析器,进而对尿毒症毒素清除造成影响,不能有效清除大分子物质,患者血清中代谢相关的毒性物质潴留,进而出现中毒症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则能有效弥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存在的缺陷。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指利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利用对流、吸附、弥散技术,并结合清除溶质能对中大分子物质进行有效清除[3]。超滤系数>20 mL/(h•mm Hg)滤器则为高通量透析器。然而在清除小分子物质方面,高通量透析治疗的效果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的效果相当。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iPTH、β2-MG、血磷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Cr、BUN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较长,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虽然对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是却不会增加治疗费用。总之,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体内毒素进行有效清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同时不会让治疗费用增加。
[1] 赵继红,田洁,李春红,等.高通量透析治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0,38(8):680-682.
[2] 张志勇,李明旭,马军红,等.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60例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70-571.
[3] 何秀琼,彭风云.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疗效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22-123.
R692.5
B
1671-8194(2016)23-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