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215000 江苏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ICU
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的效果观察
王丽丽
215000江苏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ICU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声门下吸引疗法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ICU机械通气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普通气管导管)、实验组(声门下吸引),预后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者2例,占比2.0%,低于10.0%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声门下吸收疗法作用突出,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缩短通气时间,值得借鉴。
声门下吸引;ICU;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效果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性肺炎病症,也是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多发的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目前,临床针对此机械通气患者大多选用气管导管疗法,然而气管导管气囊产生的分泌物可提高VAP发生率,间接降低治疗效果[1]。近年来,大部分的研究也表明,声门下吸引可彻底清除气囊分泌物,降低早期和晚期VAP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但实际上很多医院的ICU并没有真正的在实践。为了进一步的探究该疗法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我院ICU收治者作为对象,详见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ICU机械通气患者200例作为对象。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龄段21~58岁,平均(45.2±1.2)岁。其中,104例颅脑损伤,72例多发伤,12例心跳呼吸骤停,12例感染性休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急性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机械通气预估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气管导管处理,即:吸痰处理前期首先行气管内吸痰处理,然后再对鼻腔、口腔内残留的分泌物进行吸引;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声门下吸引疗法,于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经由患者口部植入可吸引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背侧的开口和气囊上方引流管连接,再连接负压瓶将气囊上方的滞留物抽吸干净,确保设备吸引负压维持在60.0mmHg~80.0 mmHg范围内,每4小时测定一次气囊压力,使气囊压力处于20.0cmH2O~25.0 cmH2O范围内,保证其充盈。每次吸痰处理时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滞留物吸干、冲洗,直到清澈为止。
1.3 评定项目 临床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观察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标准: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超过48小时,胸部X线结果显示肺部浸润、肺部浸润阴影增大等,且同时符合这样几点中的任何一项以上者可确诊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肺部病变,或肺部啰音;(2)高烧,温度处于38.5度以上;(3)白细胞计数增高;(4)呼吸道内存在脓性滞留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属于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者2例,占比2.0%;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者10例,占比10.0%,有区别,χ2=5.674,P=0.017。
2.2 临床指标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有区别: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详。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评定
相关资料显示,正常的生理、吞咽功能下,可保证食物及口咽部的分泌物不进入下呼吸道,由于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致使其咽喉部、气道防御功能得以破坏,再加上气管插管后口咽部的清洁工作相对较难,导致其口咽部分泌物无法彻底清除[2]。并且,部分ICU患者由于病症的影响,胃管安置期间伴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括约肌收缩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此反流物带有大量细菌,随着吞咽过程的不断持续,将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降低疾病效果。因此,临床针对ICU患者探究安全、有效的通气疗法非常重要[3]。
近年来,随着临床不断研究发现,声门下吸引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持续的气道吸引,可预防气囊分泌物。一般来说,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患者大多带有滞留物,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运动均会减弱,导致口、咽部分泌物逐渐积聚,易下行至呼吸道。本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由声门下吸引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者2例,占比2.0%;而基础气管插管的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者10例,占比10.0%,有区别,符合研究报告。此外,笔者认为,声门下吸引疗法实施期间易损伤气道,这就需要格外注意这样几点[4](1)确保引导管通畅。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由于气管插管可致使分泌物无法彻底排出。因此,医护人员需按时观察患者分泌物颜色、总量变化情况,保证吸引通畅;(2)预防黏膜出血。声门下吸引期间认真观察所吸出的分泌物是否伴有血性液体,确保ICU温湿度适宜,预防并发症;(3)保持气囊内压力有效。每4小时检测1次气囊压力,确保其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以免气压过低引发肺部感染;(4)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5-6]。声门吸引下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接触患者前后需严格洗手,预防医院交叉性感染。
综上,临床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声门下吸收疗法作用突出,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缩短通气时间,值得借鉴。
[1]钟耀区,吴思仿,林传焕,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287-288.
[2]张宪芬,张瑞英,焦瑞娟,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77-77,43.
[3]包娟,曾钧发,罗勇,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肺炎中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71-73.
[4] Guo Lanqi, Yang Yi, and Guo Fengmei,. Subglottic attracting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Meta analysis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2,21(6): 592-596.
[5]罗小红,陶爱伟,姚永琴,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8,7(9):652-654.
[6]秦霞.声门下吸引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7):2528-252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76
2095—9559(2016)04—2401—02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