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杏梅
221400 江苏省 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
杨杏梅
221400江苏省 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还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改善患者了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 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模式,其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性和预见性,使患者对自身的护理目标更加明确,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依从性。该种护理模式具有不可复制的优点——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通过对50例实例样本的分析对比,以证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呈现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头颅CT 被确诊为脑出血,且均是首次发病。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处于58~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岁;文化程度:28例小学及以下,22例中学及以上;患者均在发病1~9小时内入院。将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似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两组患者在性别、性别、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指标上接近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1.2.2 试验组 试验组26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护理程序如下(1)前期准备:制订本科室的相关制度,规划好临床路径。培训 实行临床路径的相关人员,确定临床路径推行的疾病情况;对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临床路径评价结果与改进策略的审核。(2)护理路径:每班次接班的时候,责任护士就应对刚入院的患者阳性资料和专科体征两方面进行护理。护理评估:以护理入院评估表为向导,加强对患者的呛咳、失语、饮水、皮肤状况、肢体肌力、瞳孔、意识形态、生命体征等内容进行阳性体征与专科体征的系统评估与护理检查[1]。具体内容表现为:每天责任护士都应该以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为根据,科学评估护理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了解患者是需求,标记号已经实施的项目路径,在护理的下一步着重实施未标记项目;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应该共同管理病房;给予患者连续教育,并评估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对护理人员具体工作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治疗进程与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如若发现遗漏护理工作项目,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改善或补充;患者出院前应该完成对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制定情况的评估,对偏差作出记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出院时调查其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每月病种评价的相关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并向指导评价小组报告。指导评价小组评价、分析每月实施的临床路径过程、效果,并针对性提出提高质量的建议。临床路径施行小组根据接受的质量改进建议,进行质量改进方案的科学制定,并及时向指导评价小组上报[2]。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等)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为P<0.05,则数据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接受不用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例
注:对比各指标得可,P(均)<0.05
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该种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干预,对何时该做何种检查、治疗或护理,患者的具体病程,预计的住院天数等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说明与记录。这有利于护士明确职责,避免护理项目的错漏,且减少护理行为的随意性,有利于其工作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提高护理干预实效,需要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其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计划性,尽量避免出现差错[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以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切实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全程控制临床护理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带去福祉。
[1]王玲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27-128.
[2]赵利红,侯小艳,是明启.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神经系统疾病护理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3.
[3]何海燕.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5,11:2411.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55
2095—9559(2016)04—2379—01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