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颖
213161 江苏省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黄颖
213161江苏省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收治顺序,经新生儿家长签署治疗与护理同意书后,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两组患儿均通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0.37%,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黄疸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采用综合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黄疸;新生儿;综合性护理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出现了异常,进而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使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粘膜黄染等临床症状[1]。黄疸严重的新生儿极有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后遗症或者死亡。当前,临床大量研究认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光治疗,并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黄疸的发病率,亦能够增加其康复率[2]。为此,有必要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5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4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收治顺序,经新生儿家长签署治疗与护理同意书后,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19例,女8例,日龄12~28d,平均日龄(15.72±3.41)d,体重2.86~4.02kg,平均体重(3.54±1.06)kg,血清胆红素为243-586mol/L,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64.28±21.74)mol/L。实验组27例,男15例,女12例,日龄11~27d,平均日龄(14.83±4.05)d,体重2.42~4.14kg,平均体重(3.22±1.27)kg,血清胆红素为266~590mol/L,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71.15±18.62)mol/L。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间断照射治疗,连续治疗8~10h后,与下次照射治疗之间间隔约12h,每次治疗起止时间准确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体温保持在36.7~97.2℃,定时测量并调节箱温。
1.2.1 对照组患儿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为保暖、喂养、维生素补充、开奶等。对本组所有患儿进行入院评估,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判断黄疸病情程度。保暖护理需保证患儿处于36~37℃的环境中;皮肤清洁需每日为患儿沐浴,做好患儿臀部以及脐部的清洁护理;用药护理中,治疗1周后患儿黄疸若出现明显减少,给予患儿小剂量“茵陈退黄合剂”进行配合治疗;出院指导中需向家长强调相关的注意事项,通过随访制度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及时处理。
1.2.2 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抚触护理等。(1)心理护理中需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2)预防感染护理中,尽量每个病房中仅安排一对患儿与母亲,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消毒,保证物品的清洁。(3)健康教育中需向患儿家长介绍黄疸的相关知识,以获取家长的配合。(4)抚触护理中,本组所有护理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较好的护理操作能力,时刻保持双手洁净和温暖,抚触护理手法标准。护理时,病房温度保持25~26℃间。病房内应播放较为舒缓、轻柔的音乐。护理人员的抚触动作尽量轻柔、标准,护理中对患儿的反应进行观察。若患儿出现肌紧张、肤色变红等现象,立即停止抚触。抚触的部位包括患儿头部、胸部、上肢、下肢、臀部等,抚触时间约15~20min,每日早晚各1次。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皮肤黄疸完全消退;(2)有效: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有所下降,皮肤黄疸出现消退;(3)无效: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无变化,皮肤黄疸未出现消退。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高分代表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分数为8~10分;一般,分数为6~8分;不满意,分数为6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结果[n(%)]
通过表1相关数据显示,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n(%)]
上表中相关数据显示,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0.37%,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将出生28d以内的新生儿出现的黄疸成为新生儿黄疸,属于比较常见的临床儿科疾病,主要由于新生儿生成的胆红素比较多,引起了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或者胆汁排泄障碍[3]。大多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均会出现缺氧、发热、体温较低、产伤等临床表现[4]。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大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辅以恰当的护理,以便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观察。众多学者在研究当中均认为,通过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黄疸新生儿的治疗与护理效果,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5]。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4例黄疸新生儿,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前均采用了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患儿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综合性护理方法。最终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0.37%,实验组为96.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生该种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为实验组患儿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对家长进行黄疸疾病知识的宣传,使患儿家长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等具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根据指导对患儿的喂养情况、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治疗与护理方面均能够积极配合。同时,护理人员接受了专业的抚触护理培训,能够更好的为患儿提供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帮助新生儿更加健康的生长[6]。
综上所述,临床对黄疸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采用综合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1]王亚珠,贾少军.新生儿黄疸5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内科,2014,04(06):766-767.
[2]孙丽娜.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09(06):154-156.
[3]尉妍岩.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32):218-219.
[4]曾育珍.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03(05):568-569.
[5]张敏捷.综合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08(25):84-85.
[6]孔艳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05(06):168-16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14
2095—9559(2016)04—2336—02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