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

2016-09-14 19:53:40唐宝民
杂文选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元化史语所傅斯年

唐宝民

1930年,历史学家劳干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傅斯年一直是他的上司。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有过多年的交往,他经常向陈寅恪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陈寅恪给了他很大帮助,他很感激,因此对陈寅恪格外尊重。1949年,劳干随迁台的史语所去了台湾,仍在史语所任职。1950年,傅斯年因病去世,有关部门决定对傅斯年的遗稿进行整理,劳干参加了傅斯年遗稿的整理工作。有一天,劳干在翻阅傅斯年留下的一本书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便条,他展开一看,原来是多年前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便条的内容,竟然是陈寅恪向傅斯年推荐劳干!劳干看了这张便条后感动万分,因为此前,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与陈寅恪交往那么多年,陈寅恪也从来没向他提起过这件事;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发现,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陈寅恪曾经默默地帮助过自己!他因此对陈寅恪更加充满了敬意。

解放初期,王元化先生忽然接到复旦大学的聘书,聘请他到复旦中文系兼课,王元化因此成了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复旦从事了几年教学研究工作。那么,复旦是怎么发现王元化进而聘请他的呢?王元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几十年后,王元化读到了唐弢先生的《狂狷人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年之所以能收到复旦大学的聘书,是出于郭绍虞先生的举荐,但那时二人并无来往。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年之后,两人有了长时间的密切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郭绍虞先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以上两个小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人公——陈寅恪先生和郭绍虞先生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却从来没有向被帮助的人提起过这件事。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不求回报地暗中助人则更难能可贵。陈寅恪先生和郭绍虞先生“助人不声张”的做法,使其人格修为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也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大师”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原载2016年7月28日《河池日报·文艺副刊》】

猜你喜欢
王元化史语所傅斯年
傅斯年与皮影戏
文史杂志(2022年2期)2022-03-09 21:34:34
王元化:八十八年人生路和三次反思
北京纪事(2021年1期)2021-02-04 07:47:19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蔡元培与史语所
关东学刊(2019年5期)2019-12-02 07:20:12
《史语所购藏甲骨集》释文校对和著录片校重
殷都学刊(2019年2期)2019-09-19 00:48:06
史语所李庄时期事迹史料之一
傅斯年向夫人认错
北广人物(2018年4期)2018-01-27 03:07:28
王元化是怎样炼成的
书城(2017年3期)2017-03-25 16:51:41
傅斯年:跑赢人才培养接力赛
百家讲坛(2016年14期)2016-08-15 12:11:45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9
傅斯年:我们不是读书的人
大众考古(2015年1期)2015-06-26 07: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