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曲作品的转调法刍议(下)

2016-09-14 09:46:34肖友明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根音二度音程

肖友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国歌曲作品的转调法刍议(下)

肖友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几乎所有的歌曲写作教科书讲到转调部分时,都是从前后调性关系的远近来分析与讲解歌曲创作中的转调问题。本文认为,无论前后调的关系是较近的一级关系调,还是二三级关系调,甚至更远的四级关系调,只要通过合理的连接手段都可以平稳地过渡到目的调。介于此,本文继续前文的内容来探讨歌曲作品的转调法问题。

歌曲;同中音和弦;非三度结构和弦;过渡调(和弦);不同根音和弦;换调

一、通过同中音和弦转调

在传统大小调和五声调式的和弦中,任何一个大三和弦与它高半音的小三和弦,或者说任何一个小三和弦与它低半音的大三和弦之音,有相同的三音。以三音为中心,根音与五音构成的平行五度作半音移动,改变和弦的结构,即可达到转调的目的。

具体有两种情况,以前调结束的大三和弦的三音为中心,根音与五音组成的纯五度移高半音,变为小三和弦,此种情况通常转向升号方向的调。

图1 同三音大变小

如果以前调结束的小三和弦三音为中心,根音与五音组成的纯五度移低半音变为大三和弦,这种情况通常转向降号方向的调。

图2 同三音小变大

二、通过非三度结构和弦转调

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民族调式的音乐作品中,前辈作曲家们在探索和声民族化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和弦结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典型的是形成了一系列的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理论。诸如:空五度和弦、附加音和弦、替代音和弦等,为避免和弦级数混乱,这些非三度结构和弦一般不用转位。

非三度结构的和弦一般不超出五声音阶的范围,即是说,每个和弦孤立地听,都具有某个五声音阶的音响性质,都不含有大三度音程(该音程常看作是判断五声音阶调性的宫-角大三度),这就使得其调性归属游弋不定,常常同一个和弦可以属于多个宫系统。因此,用非三度结构和弦作共同和弦,易造成调性的不确定性,此时即可借机使音乐脱离前调并转向后调。

图3 选自《高山流水》韩静霆词、羊鸣曲

上图中,前调在bD宫系统的角调式结束,其和弦结构是由四音替代三音的替代非三度结构和弦,该和弦既属于前调的角和弦,又属于bB宫系统的徵和弦,这样就可以通过该和弦(后调属和弦)顺利转向bB宫调式。

另外,也可以采用空五度的非三度结构和弦转调,因为纯五度音程可以是任意一个五声正音向上构成的五度,一个空五度可以同时属于很多和弦。利用这种和弦进行转调,无论前后两调关系远近都是十分方便的。

三、通过过渡调(和弦)转调

当前后调关系较远时,无法通过上述方式平稳连接前后调。此时,典型的做法是在两调之间选用一个起过渡作用的中间调,或是一个过渡和弦来完成转调过程。过渡环节常常相对短小,一两小节甚至几个音构成的和弦。下例从#F宫系统的#d羽调转向G宫系统的e羽调,前后调相差小二度,属于远关系调的范畴,作品中过渡环节只用了一小节就顺利完成了转调过程。

图4 选自《醉了千古爱》陈道斌词、栾凯曲

上图是先由#F调下移小二度到达F调,再由F调上移高大二度到达G调。具体是先由#D音上构成小三和弦,而后直接升高三音变成大三和弦,紧接着下行增二度在C音上构成大小七和弦,形成一小节临时的F宫系统的属和弦,前后两调形成小二度对置。然后继续下行小二度到达B音上的大三和弦(该和弦是后调e羽调的属和弦),最后到G宫系统,形成大二度对置。这三个调性相接的和弦均为根音上的大和弦依次下行,与伴奏部分上方声部的上行进行形成反向,增强了和声进行的力度,使得转调变得相对自然。

通过过渡调进行换调时,在过渡的间奏中,作曲家常常运用转调模进的方式过渡,典型的方法是采用调性的等距离布局,如在一个八度中,由四个小三度、三个大三度、两个增四度,以及六个大二度就可以循环一次,由一个模进环节中通过预先设计好一定的和声进行,只需按以上音程上下移动相等距离的调即可,此时常采用相同色彩的调性布局。

四、通过不同根音和弦换调

通常我们把不采用转调平稳过渡手法,而是把音乐从一个调直接移动转换到另一个调称为换调。由于前后两部分分别在不同的调性上,且在和声上也没有强有力的功能联系,音乐材料也是按先后顺序直接并置对比,形成巨大的色彩差异,这种对比往往会获得异常强烈的情绪推进效果。

(一)上大二度换调

上大二度换调与小二度换调有同样的功效,不过大二度从情绪上更进一层。由于换调后其功能性效果减弱,使得作品色彩对比大大增强。但上大二度换调的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副歌与副歌反复之间,在不同的两个段落之间也常常被运用。

图5 选自歌剧《白毛女》选曲《杨白劳》贺敬之等词、马可等曲、黎英海改编

上例就是上大二度转调的典型案例,前调为B宫系统,后调直接向上一个大二度(减三度的等音程)到达bD宫系统,形成段落之间音乐的情绪对比。向上大二度换调能使音乐情绪层层推进,同时再配以渐进的伴奏音型织体,对推动音乐的发展和形成气势磅礴的高潮大有裨益。

(二)下大二度换调

向下大二度换调的情况一般是出现在音乐需要向悲伤或黯淡的情绪发展时,其实这不难理解,当音程向下二度进行时伴随着其它要素都有向情绪低落方向发展的趋势。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呈示部中结束部的最后几小节,表现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后,终于恋恋不舍地分开了,其调性是建立在E宫系统的B徵调上,紧接着音乐进入展开部,经过十小节后,将B徵调主和弦的三音降低,变为小三和弦,成为D宫系统的羽和弦,调性转换为低大二度的A徵调,造成一种惊惶不安扣人心弦的气氛,预示着音乐将向悲剧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下大三度换调

相差大三度的两调之间换调,极富色彩性。在歌曲作品中,有时为了突出音乐段落之间调性色彩对比,常采用向下大三度换调的办法,即可达到十分鲜明的对比效果,从而强化后一段落的音乐形象。

图6 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选段《不能尽孝愧对娘》王晓岭词、张卓娅 王祖皆曲

上例是采用了向下大三度的换调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向降VI级调换调,这种换调其色彩对比感尤为强烈,常常用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间奏上,通过间奏较强力度的演奏,达到将音乐情绪向前推进的突出效果。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主音相差小二度(大七度)、大二度(小七度)、小三度(大六度)、大三度(小六度)音程换调的情况,括号里面的转位音程距离太大,易造成前后调性和音乐不搭的不良效果,故极少运用。另外,前后调主音相差四、五度的换调在实际的创作中也较为常见,但前后两调调号只相差一个升降号,两调之间常是主调与属或下属调的关系,属于近关系调的范畴,由于其功能性效果较强,其调性色彩的对比往往就相对较弱。除此以外,还有前后调主音相差三全音的换调,其关系最疏远,如能运用好也可能获得较突出的效果。

五、结语

在声乐作品的转调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转调方式,也不论调性关系的远近,为了使前后调过渡得平稳、自然,通常的做法是前调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等于后调旋律的开始的第一个音,即两调之间转调的接头音相同(可以是相距八度的情况)。另外,也可以后调开始的第一个音是前调结束伴奏中的和弦音,由于后调开始音在前调结束处的和声中出现过,这也是有利于把旋律写得顺畅的有效途径。

歌曲作品的转调法看似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儿科”问题,但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尤其是针对受众面最广的歌曲作品更是值得专门著文,以帮助那些专门从事歌曲创作和演唱的朋友更好地理解转调作为推动音乐发展手段的强大功用。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在很多问题的表达上难免表述不当,或挂一漏万,还望同行专家门批评指正。

注:在我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族调式的作品中,还大量存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宫系统调式交替转换(同宫犯调)的情况,特别是在民间歌曲中非常常见,但由于此种情况不涉及调号的改变,各调式间所包含的旋律音又都是共同音,从调式色彩上没有形成太大的对比,故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当中。

[1]黄虎威.转调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黄汛舫.歌曲写作中的转调问题[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0).

[4]张帆.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转调手法[J].北方音乐,2012(08).

肖友明(1983-),男,汉族,讲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教师。

猜你喜欢
根音二度音程
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觉训练研究
知识文库(2024年1期)2024-04-16 05:52:41
吉他手必须要会的:强力和弦
乐器(2022年1期)2022-01-19 21:57:45
传统和声中三音跳进的分析与应用
黄河之声(2019年18期)2019-12-17 12:28:47
图说·“梅”开二度
杭州(2019年16期)2019-09-10 07:22:44
歌唱表演“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和表演要求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34
基于勋伯格《和声学》试论流行音乐的和声进行模式
黄河之声(2019年2期)2019-01-23 18:12:12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黄梅戏艺术(2017年1期)2017-07-04 02:44:44
音乐游戏玩起来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21:22:05
智慧改写,让佳作“二度开花”
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 2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