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爆米花不只给你带来了卡路里和脂肪,它还给电影院带来了不亚于电影售票的收入。
每当走进电影院,总有一股熟悉的味道让人迷失——那就是爆米花的香味。
尽管你已经吃饱了,尽管你只是想来看一场电影……最后,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走到影厅隔壁的小吃亭,对老板来一句:一份大桶的爆米花!
那种浓郁香甜的奶油味让你的身体背叛你的大脑,同时,你还学会自我安慰:没关系,这货的原料是玉米,胖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爆米花不只给你带来了卡路里和脂肪,它还给电影院带来了不亚于电影售票的收入。
爆米花的崛起史
全世界的电影院,不论大小,里面必定会有一块卖爆米花的规划地。为什么一定是卖爆米花?这也许跟爆米花曾经是电影院的“救命恩人”有关吧。
可能是阴差阳错,可能是时运所致,反正爆米花曾经一个不小心就挽救了电影业。
19世纪上半叶,北美捕鲸人去智利时,发现了当地流行一种有趣的吃法:将玉米置于高温下,让谷物受到内部强压,淀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坚硬谷壳爆炸。这就是爆米花。他们觉得这种小东西很可爱,就带回了新英格兰。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来,1848年,它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小零食,还被美国字典收录。
1885年,一个叫查理斯·奎斯特的街头小贩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爆米花机,加剧了爆米花的流行程度。
爆米花开始能脱离厨房被大批量生产,能流动贩卖,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室外看运动会、马戏和参加集市时购买,加上诱人的香味,它很快成为路边小贩的首选,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娱乐场所更是卖得红红火火,除了一个地方——电影院。
那个默片当道的时代,放映厅都把自己当作大剧院:格调要高雅,铺着华丽的地毯,看电影是有品位的事情,怎么能放这种市井食物进来?更重要的是,那种安静的大厅里,谁的屁股挪一下位都能被听到,如果谁敢吃爆米花,绝对会被鄙视到回家。
不过,这种情况慢慢有了改观。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让电影院迎来了更多的观众(不识字的人和小孩都往电影院跑)。到1930年,美国每周去看电影的人达到了9千万之多,电影的声音已经可以盖过吃零食的声音了。但这些还不足以让电影院采取行动,不过至少他们对要不要开放观众带零食进来已经迟疑不决。
然而,爆米花的崛起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为了找到一个便宜的地方消遣,人们都涌向电影院。只要包里有5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这项“奢侈品”,这在绝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元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
当时的街头小贩把握了这个商机,开始在电影院外面摆摊售卖爆米花,因为买的人多,早期的电影院在衣帽间外边还专门挂着标识,要求观众寄存衣帽和爆米花。爆米花就这样成为了最早的影院中偷偷摸摸携带的食物。
尽管仍然想维持影院的外观,也没有建造合适的通风设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携爆米花入场,电影院老板终于觉得这个商机不可忽视,他们开始把大厅租借给小贩,允许他们售卖爆米花。虽然位置更多是像是在影院前的街道上,小贩们也乐意,这反而可以拓宽生意——既可卖给观众也可卖给街上的人。后来,剧院经理逐渐意识到,若省去中间商,直接出售爆米花,他们可能会获得更多利润。于是,很多影院开始自设爆米花机,但也有影院仍然拒绝引入,觉得爆米花机会降低他们的档次。20世纪30年代中叶,电影院生意开始走下坡,很多影院开始亏损。但只有那些转向卖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影剧院幸免于倒闭。这使得很多影院转变了态度,开始自己贩卖零食。
这一卖,不仅保证了电影院的生存成本,还大赚了一笔!从此,爆米花奠定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
随着电影院文化逐渐传入其他国家,“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习惯也一起打包出口。发展到后来,人们想到电影院已经能很自然的就想到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也已经成为一件约定俗成的仪式性事件:人类有着这样的习惯,一旦适应了将某种特定食品与某类环境联系起来后,就会一直不停地吃着它。
于是,看电影时,人们就会不假思索的去买爆米花。
爆米花拯救影院
R.J.麦凯纳——一位运营着很多影院的管理者开始在电影院的大厅里贩卖爆米花,到了1938年,他通过爆米花赚取了超过20万美金的利润。
爆米花的盈利真有那么厉害吗?确实是相当厉害,据说当时爆米花的收入能占到电影院利润的58%以上。甚至,电影界都有句名言:找一个爆米花摊位,围着它盖一座电影院吧。
直到今天,爆米花依然是电影院的“灵魂伴侣”,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跨越民族、语言、信仰的观影食物。甚至,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没有爆米花的观影都不是完整的观影了。
目前,市场中常见的爆米花有两种卖相:蝴蝶形和蘑菇形。而电影院里的爆米花一般是蝴蝶形的,因为它们爆得更大颗,看起来非常诱人,最重要的是占空间!而蘑菇状的爆米花比较多的是制作成糖果和零食,这样的外形不容易碎,也方便携带与运输。
而且,很多影院老板已然把它当作影院标配之一,因为它的吸金能力简直就能荣登电影小吃排行榜的榜首。
万达院线曾经公布过一个让不少观众都震惊的数据:2013年,该院线爆米花品项相关收入高达3.9亿元,占卖品总收入72%、总收入的9.5%。
从上面这一数据,我们可以轻松得出这样的结论:院线的卖品已成为万达影院的重要收入及利润指标,尤其是爆米花。
为什么爆米花的利润能如此吓人?这多亏了它低廉的制作成本。大多数影院卖品方面的毛利率是85%左右,而一桶卖到二三十元的爆米花,成本也仅需3元左右。同时,爆米花食物的季节性不明显(不像雪糕),制作也简单(薯片、薯条类的零食还需要油炸)。
此外,爆米花还能带动可乐销量的上涨。当观众吃爆米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口渴的感觉,所以一般人会顺带买上可乐,而一些影院会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作为“套餐出售”。
不得不说,流传了一百多年还能一直深受大家喜爱的爆米花,真的是一样有“深度”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