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媌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24年前,中国台湾歌手郑智化用沙哑的嗓音唱出这首《中产阶级》,道尽了这个群体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焦虑和不安。
当下的中国大陆,“中产”成为新的热门词汇。
中产阶级曾经是许多人仰望的天之骄子,他们都成功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拥有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一台不奢侈但实用的车,一套不大但是房贷也不会压垮生活的房子。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精英,是知识分子。
但从某时开始,中产阶级逐渐陷入了尴尬,往上,教育、房子、车子、医疗,每一个都成为他们上升路上的坎,无奈的是,中产阶级似乎不断在打怪却很难升级;往下,是人数庞大的草根,那是中产奋斗的起点,也是他们不愿意再跌回的深渊。
更让中产阶级难堪的,是安全感的缺乏:某些天灾人祸让中产阶级奋斗多年的家园毁于一旦,陈仲伟医生之死让身处医患矛盾漩涡里却一直沉默的医生(中产)开始对职业安全感到失望,一次股灾让中产累积多年的财富快速蒸发……
那么,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在“全球化”开始转向“本土化”的今天,在崇拜知识开始逐渐变为崇拜权力和财富的今天,中产阶级该何去何从?一边是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队伍,一边是越来越焦虑的中产,谁能来保护他们未竟的中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