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十年的树可以做檩条。二十年的树就可以做梁,可以做家具……
“一个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工地打工,做保安。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进行发明创造了,比如手机、电脑……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问:“放羊、种地,丢人吗?”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大。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那次谈话让儿子印象深刻。从此爸爸跟孩子的交流既不需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明理是选择的基础。本文适用于教育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