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莱特思想的研究评述

2016-09-10 22:26:31张亚楠
时代金融 2016年24期
关键词:权力观建设性莱特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指向未来管理实践的新领导观

有学者认为,福莱特是第一个把领导力与互惠关系相关联进行讨论的学者,是第一个在讨论领导力之时,又考虑情境规律的学者。她所提出的管理哲学对现在的一些组织和社会工作有着指导意义。Martin,Sherry(2006)大力强调福莱特文本中领导与自由的关系;另有学者重视福莱特领导权的功能分析,格外关注福莱特关于领导人与团体关系的论述;Nanette&Ralph Bathurst(2008)把福莱特的领导观与传统领导观做对比,并将福莱特的领导观与其相关理论相关联进行研究,重视福莱特对领导人的人格特征分析,并把其与马克斯韦伯的魅力型领导相关联论述。

(二)福莱特新权力观阐发

约翰逊和吉尔(2008)指出,福莱特的权力观是力图打破传统科层制压制性权力观的积极尝试;马丁,谢尔(2006)指出福莱特的权力观的独特性,揭示并阐发福莱特的权力主体不是个体我,而是社会我。

(三)对福莱特思想中其它概念的阐发

吉哈尼(2007)建设性对福莱特的冲突思想,尤其是建设性冲突思想进行阐述,并提出福莱特提出的结合原则的解决办法是基于双方都认可的形势规律;马丁,谢尔(2006)从领导力的认知机制,团体与领导人的关系等来论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对福莱特思想的总结

刘建(2008)认为玛丽·帕克·福莱特的管理思想是连接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主义的桥梁,指出福莱特的民主、集体、联合统一以及整体联系政治哲学是形成情境规律的基础,并对福莱特的建设性冲突、以协作达成控制等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汪罗(2014)在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福莱特的生平,然后介绍了其主要理论,最后介绍了福莱特的经典著作,对福莱特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大致阐述;李培挺(2013)通过全面、深入的挖掘福莱特的管理思想,评述国内外对于福莱特的研究状况,并融合自己的理解指出福莱特研究的新前景,其对福莱特思想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学者是最全面的。

(二)对情境规律的研究

刘志鹏(2009)从现代西方领导权威来源这个角度出发,将领导权威来源分为四个流派,指出福莱特的情境权威论是其中一个流派,是对韦伯领导思想的发展;张艳秋和王德宠(2011)以福莱特的情境理论为基础,研究并提出了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措施和建议;叶勇,王云(2014)指出当前我国政府权威的塑造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借鉴福莱特情境规律理论中关于权力和权威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关于福莱特融合统一原则的论述

刘乐平(2012);于静(2014);郑晓霞、张苏串(2010);郑晓霞(2008)在其文章中基本上都是首先对融合统一原则的提出与本质进行论述,然后再说明融合统一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孔欣伟(2009)对于福莱特融合统一原则的运用基于跨文化企业的背景之中,并总结了其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跨文化管理的方法;丁荣(2015)通过分析福莱特的冲突理论及融合统一原则,提出要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来避免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三、评述

(一)对于福莱特“个人是社会人”的评述

福莱特认为,人不是“个体我”,而是“社会我”,在现代社会组织之中都比较注重团队建设,要建立团队,则每个成员都要具有合作精神。因此团队领导者要善于激发成员作为“社会我”的潜力,但又不能仅仅看到其社会性,忽略其个体性,故团队领导者也要让下属发挥他们独特的创造性。因此福莱特的社会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利于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还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建设;推广到社会上,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二)对福莱特冲突思想的评述

福莱特认为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思想类似于哲学中的矛盾思想,冲突是一种常态,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好冲突,运用整合的办法让破坏性的冲突转变为“建设性”冲突。笔者所在的山西省长子县于2016年启动拆迁项目,据笔者调查,大部分民众都是被迫在协议上签字。这个事件反映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冲突,政府没有找到与群众之间的利益切合点,没有将这种冲突转变为建设性冲突,仅仅运用强制的办法逼迫民众,这就类似于福莱特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之一:妥协的办法,长久看来,这种办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次爆发冲突的几率很大,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处于那个时代的福莱特提出的一系列思想是具有预见性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笔者认为,整合的方法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人民都具有利己性,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双方都不愿意采取一种比较折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一些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事件中,采取整合的方法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Martin,Sherry Suzanne Stigler.Toward a Theory of Invisible Leadership[D]. Regent University,2006.

[2]Nanette Monin&Ralph.Mary Follett's Nowhere Man[D].Managerial Social Sciences,2008.

[3]Ulla Johansson and Jill Woodilla.Designers Dancing with Hierarchies.The Design Journal,2008,11.

[4]R.Ray Gehani,Rashmi Gehani.Mary Parker Follett's Constructive Conflict.Int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4).

[5]刘建.管理学的预言:福莱特的政治管理哲学.国外社会科学,2008.9.15.

[6]汪罗.玛丽·帕克·福莱特:管理学的先[J].当代电力文化,2014.04.

[7]李培挺.回到管理学先知福莱特:思想审读、评介和研究前景[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3.30.

[8]刘志鹏.现代西方领导权威来源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评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9]张艳秋和王德宠.试论福莱特情境规律在员工价值观重塑中的应用[J].经管空间,2011.10.

[10]叶勇,王云福莱特情境规律及其对政府权威塑造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作者简介:张亚楠(1993-),女,山西长治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权力观建设性莱特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20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18
莱特兄弟的飞行王国
真正的飞行者:莱特兄弟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44:41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活力(2016年12期)2017-03-14 20:25:32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43岁田畴辞世
董事会(2015年12期)2015-12-30 20:32:19
树立正确“三观”坚持“群众路线”
新农村(2014年4期)2015-01-29 23: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