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荣松,万学渊(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 40020)
刘家沟水电站面板坝趾板灌浆试验设计与实践
蒲荣松,万学渊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 40020)
刘家沟水电站水库坝高70 m,趾板厚0.4~0.45 m、宽5.5~7 m,趾板区地基溶蚀相对较发育,且充填粘土,设计采用在趾板上进行高压灌浆,以提高地基防渗性能。通过灌浆试验设计和实践,实现了在盖重小的情况下,对地基进行灌浆压力逐步提升,达到对地基高压灌浆,特别是浅层地基高压灌浆的目的,提高了溶蚀较发育地基的防渗性能 ,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成果。表3个。
面板堆石坝;灌浆试验,设计
刘家沟水电站水库总库容1 924万m3,为Ⅲ等中型工程。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坝顶宽6 m,最大坝高70 m,上、下游坝坡均为1∶1.4。
趾板区建基面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三段第四段 (T1j3-4~T1j4-2)地层 ,岩性主要为微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角砾岩。建基面岩体风化程度为弱风化上部 ,河床及右岸趾板区溶槽溶腔较发育,裂隙发育,建基面条件较差;而左岸岸坡主要为嘉陵江组第三段第四层、第四段第一层,岩溶发育较弱,裂隙亦不发育,左岸坡脚段趾板建基面发育卸荷裂隙,裂隙带内岩体破碎;开挖达到设计建基面后 ,揭露趾板区大小溶腔共计20处,溶腔充填黄褐色粘土 ,局部夹块碎石,溶腔直径0.2~3 m不等,局部溶腔较深,部分溶腔发育较浅。针对溶腔发育情况,提出趾板区溶腔处理总体思路为:在不进行大范围基础开挖前提下 ,尽可能清除溶腔内粘土、块碎石等充填物及周边风化岩石,回填C20混凝土结合加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处理措施,其中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要求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尽量提高浅层灌浆压力。
E_mail:2351188369@qq.com
3.1 试验目标
(1)确定安全经济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灌浆浆材配合比。
(2)固结灌浆Ⅱ序孔接触段的最大压力达到0.5 MPa。
(3)帷幕灌浆接触段的最大压力达到0.9 MPa。3.2 试验段选择
现场灌浆试验段选择原则为:
(1)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别代表溶蚀相对发育段、裂隙较发育段。
(2)选择趾板厚度较薄段。
根据选择原则,以左岸Z18趾板 (A区)代表裂隙相对发育段;以右岸Z7、Z8趾板 (B区)代表基础溶蚀相对发育段;以河床Z14~Z17趾板段(C区)代表裂隙、岩溶相对发育结合段。然后将固结和帷幕灌浆放在同一组试验内,按先固结后帷幕的灌浆施工顺序,逐排逐序逐段逐级进行升压试验。3.3 抬动变形控制
由于趾板厚度相对较薄 ,作为灌浆盖重显然不够,故必须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应连续进行观测记录,严禁抬动值超过设计规定 ,抬动观测允许变形值如下所示 (见表1)。
表1 抬动观测允许变形值
3.4灌浆孔布置方案
本工程根据施工过程中揭露地质情况的不同共设计了2种布置方案:
(1)均布固结+单排帷幕的布孔型式
本布置方案针对岩溶不发育但裂隙相对发育的左岸趾板 (A区),共设置3排固结灌浆孔,排距2.0 m,孔距2 m,呈梅花形布置;帷幕灌浆孔布置于趾板中部,与中排固结灌浆孔相结合。
(2)均布固结+主副帷幕的布孔型式
本布置方案针对基础岩溶相对发育的河床及右岸趾板段 (B区和C区),共设置4排固结灌浆孔,排距1.5 m,孔距2 m;帷幕灌浆布置主副帷幕2排,上排主帷幕轴线布置于趾板中部 ,下排副帷幕距主帷幕1.5 m,帷幕孔孔距2 m,副帷幕孔深为主帷幕的1/2。
3.5灌浆压力提升试验
(1)鉴于本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溶蚀较发育,部分溶腔底部充填物未完全清除干净,必须提高趾板浅层地基灌浆压力,增强帷幕厚度及密实度 ,以加强浅层地基防渗性。同时,对浅层以下地基也应提高灌浆压力,使浆液充分充填进岩石溶蚀带和裂隙中,并对局部溶腔中无法清除的充填粘土进行高压挤密,共同起到防渗作用,防止冲蚀破坏。考虑到趾板厚度较薄,提高浅层灌浆压力难度较大 ,故提出压力提升试验,重点对固结灌浆的Ⅱ序孔和帷幕灌浆的浅层孔进行压力提升。
(2)固结灌浆试验压力值如下所示 (见表2)。
表2 固结灌浆试验压力试验值
(3)帷幕灌浆升压试验分块、分排、分序进行,各排、序、孔段的起始压力和目标最大压力值如下所示 (见表3)。
表3 帷幕灌浆升压试验压力试验值
续表3 帷幕灌浆升压试验压力试验值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逐步升压,固结灌浆Ⅱ序孔接触段最大压力达到0.7 MPa,帷幕灌浆接触段最大压力能达到0.9 MPa,达到了设计期望值。
根据灌后声波测试,固结灌浆灌后检查孔波速大于3 600 m/s的达到100%,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灌前后电磁波CT比较,帷幕灌浆灌前异常区总面积约在45.5~64.1 m2之间,灌后异常区总面积约在1.5~5.5 m2之间,异常区范围明显减小;说明灌浆对该区域有明显效果 ,地基质量得到改善。
本工程大坝最大水头压力近0.7 MPa,灌浆试验趾板接触段帷幕灌浆压力最大值能达到0.9 MPa,灌浆压力达到最大水头的1.3倍。刘家沟水库大坝趾板按照灌浆试验成果对整个趾板进行了灌浆生产。至今,水库已蓄水2年多,大坝量水堰渗漏量稳定在10~25 L/s,各项监测指标均属正常。
通过灌浆试验及灌浆生产 ,在厚0.4~0.45 m的趾板结构下可通过逐步升压灌浆,使接触段灌浆压力大大提高,并使浆液充分充填进岩石溶蚀带和裂隙中,然后对溶腔中充填粘土进行高压挤密 ,达到岩溶地区灌浆防渗的要求和目的。
责任编辑 吴 昊
2016-05-19
蒲荣松 (197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