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围观
《人民日报》报道,当前,粮价国内外倒挂,市场定价渐行渐近。怎么种地才赚钱?记者对河南、山东两个农业大县进行了实地调查,一探究竟。
种地成本高不高?生产性成本不算高,但流转成本占六成以上,多重挤压大户增收难;玉米价格下跌,让本就不高的种粮收益又少了一块。
现在种地赚不赚钱?“赔是赔不了,就是更没赚头了。”
种地成本有多高?现实情况是,不少规模经营户种粮亏本,面临困境。
哪些成本可以降?降地租难度大,规模化、机械化降低人工成本,期盼支农政策能落地;规模经营主体夹缝中生存,降成本意愿强烈。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从种植成本看,国内粮食生产性成本并不比国外高,高就高在土地流转成本上。一亩地按1000元的地租算,折合到每斤粮食上,就高四毛多钱。粮食三量齐增,粮价国内外倒挂,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是大势所趋。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关键是让种地有赚头,通过政策引导,加快转方式,让农业更有吸引力。
河南省延津县农业局副局长赵法成:对粮食主产区应该出台减税等政策,支持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降低种植环节的市场风险。
种粮大户:希望金融支农政策能落地,降低融资成本,经营权抵押、信用贷款等模式尽快推开,每年安排一定额度农业信贷资金缓解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
新华社报道,去年7月,重庆市启动建设“网上村庄”服务站,目前已建成87个,分布于重庆市17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已纳入农户6000多户,其中贫困户的比例接近50%。这种“乡村旅游+农产品”的特色电商扶贫模式,线上平台负责组织客源、策划特色民俗活动,而设立在贫困村的服务站负责为游客安排餐饮、住宿、产品展销等服务。去年以来,“网上村庄”共组织50余万名城市游客到贫困村消费,线下服务站交易额6000多万元,线上平台交易额5000多万元。
《嘉兴日报》报道,一只鸡卖398元,15只鸡蛋能卖198元,这样的“天价”令人咋舌,却不但得到本地一些月子中心的垂青,还有来自杭州、上海的订单。卖出这种价格的是“月子农场”的90后农场主高磊燕。她的农场面积只有12亩地,只做童子鸡,每一批只产500只到600只,所有的鸡至少饲养半年才能出售。有部分客户预约的甚至饲养一年多才出售。高磊燕并不打算让所有人都接受她的“月子鸡”,而是专门针对高端孕产妇市场,有特殊需要的还能私人订制。
新华社报道,正值夏粮收购时节,然而在安徽多个小麦主产区却出现了小麦大面积滞销,农民“卖粮难”、粮站“收粮难”的两难情况。6月初,安徽部分地区小麦在成熟收割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不完善粒比重偏高,达不到国家关于托市小麦收购不完善粒比例不超过8%的最低标准。目前,安徽各地粮食部门正在在积极应对,主动对接种粮大户,帮助粮农联系用粮企业,鼓励饲料加工、工业用粮等企业积极入市,缓解农民售粮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