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京,王欣然,韩斌如,张 琰,冯新玮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CBE理论应用于高职外科护理学临床教学的研究
郭京1,王欣然1,韩斌如1,张琰1,冯新玮2*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目的 探讨CBE教学模式在高职外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读的2011级和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7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2011级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2012级采用的是CBE教学方法(实验组),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基于CBE模式的临床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临床教学是有意义的。
外科护理学;CBE理论;高职高专;临床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即高等职业护理专科教育,是按照岗位或岗位职业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来规划教育的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较为鲜明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上必然有所不同[1]。高职更强调“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因此,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CBE理论(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是指“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它是由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性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发展而来[2]。该模式以工作岗位能力为学习内容与评价标准,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与课程组织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个体主动性的发挥,紧密联系社会与经济需求,从而实现高职护理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突出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职业教育[3]。本文就CBE理论应用于高职外科护理学临床教学的研究介绍如下。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读的2011级、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选标准:(1)已学习完外科护理学全部内容;(2)已完成150学时的外科临床实习。共有71名学生纳入研究,其中2011级32人为对照组,2012级39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临床带教教师均经过师资认证,师资人数及带教学生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沿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即教师作为主导,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对一由临床带教教师带领学习。带教教师将本科室专业知识及自身的临床经验等传授给学生,并在临床工作当中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实验组采用基于CBE理论的临床教学方法,设计模块化职业能力课程,具体如下。
1.2.1通过联合教学模块弥补学生单一科室实习的不足 外科五大重点教学科室包括:普外科、骨科、胸外科、血管科、泌尿外科。针对学生单一科室实习不足的问题,外科教学采用了联合教学。外科教学干事负责在学生入科实习之前制订外科实习授课计划,并负责安排授课。将外科实习学生集中在一起,每周一次,由重点科室的带教教师轮流给学生讲授本科室的特色疾病知识。每轮外科实习,学生接受5位带教教师的授课,每人1次,每次2个项目。首先,授课教师通过PPT或其他形式带领学生回顾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病房实际接触患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授课内容,加深印象。比如:普外科带教教师先集中带领外科10名实习学生回顾本科室的特色疾病——肠造瘘的相关知识,然后进入普外科病房找到肠造瘘的患者(需事先征得患者同意),由教师更换造口袋,让每位学生清楚地看到造口袋的更换流程。教师讲课的内容一定是具有本科室特色的外科技术。此模块的优点在于弥补了学生单一科室实习的不足,学生听课后即进入病房观摩实际患者的情况,有利于加深印象,教师也可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将能力本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生在实习结束前完成一次小讲课,每人10~20分钟。学生可以结合本科室的特色制作课件,讲授实习科室专科内容或是特殊病例,并通过自学或查阅资料等方法加入本学科的新进展。在给带教教师讲解并经带教教师修改后,5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小讲课,5组的教学干事共同听课,把握本组学生讲课内容的准确性。每位学生均上台讲课,并负责对听课学生答疑解惑,因此学生在讲课前应充分自学相关知识,认真准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学生讲课后,由各位教学干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包括专科知识、讲课技巧、课件制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2通过专项培训模块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根据外科实习操作技能要求及高职高专学生毕业技能考试,五大重点科室的总带教教师各负责一项操作技能项目的培训,包括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血压测量5项基础操作。在对外科实习学生培训之前,外科五大重点教学科室的带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将操作技能统一、规范,然后由总带教教师每人负责一项技能培训。这样既保证了操作技能的统一化、规范化,又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
在技能培训中我们加入情景教学,由学生自行选择疾病种类,将掌握的疾病知识编写成剧本,并将基础操作技能穿插其中。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法,自荐或互相推荐合适的角色,以情景剧形式展现出从接诊患者直至患者出院的护理工作。我们在实验组CBE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了6次情景教学,包括剧本的设计和修改、操作技能规范、问诊查体的指导等,学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主动参与其中。我们通过职业模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工作流程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这有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实际接触临床后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而非“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另外,学生在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自发地将规章制度应用其中,例如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制度、健康宣教等,与临床更加贴近,达到CBE的教学目的,即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教学基础,强调以符合岗位要求为出发点,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负责指导学生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
1.2.3通过第二课堂模块丰富学生的临床经验 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它既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等医学院校,第二课堂不但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绝好路径。让学生参加具体的科研训练和实验室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拓宽专业知识面、锻炼科研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其素质与能力[5]。
外科每年有两项第二课堂项目:压疮预防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能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其一。下面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第二课堂为例,介绍第二课堂在外科实习学生中的开展。首先,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我们选择6~10名在外科实习的高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这种小班授课更易于学生进行实践性操作,教师可以逐一进行指导。其次,负责项目的教师在项目实施前制订目标、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组织教师团队明确分工,并对第二课堂整体掌控,另外2名教师负责协助。具体实施时,我们组织了5次教学活动,共计12学时。第一次培训(2学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理论知识的讲授,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以讨论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如何维护。第二次培训(2学时)要求学生熟悉中心静脉导管每日评估的内容,可以对临床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现场评估。第三次培训(2学时)给学生提供中心静脉导管的模具、注射器、混有颜色的自来水及容器,先由指导教师正确演示冲管、封管的技术操作,再由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操作时至少有2位教师参与指导,每位教师负责3~4名学生,对每位学生进行手把手的逐一指导,直至学生掌握操作技术。随后带领学生进入临床,对提前选定的患者进行冲管、封管的操作,每位学生操作时需由教师从旁指导。第四次培训(4学时)主要学习敷料更换,同冲管、封管技术一样,学生先在模具上练习,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去除敷料手法、消毒的要求、敷料粘贴等技术,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临床,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敷料更换。第五次培训(2学时)进行综合演练,每位教师带领3~4名学生对临床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综合演练,包括每日评估、冲管和封管技术、敷料更换的全部操作过程。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记录包括导管类型等信息,教师会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了解感兴趣的知识。第五次培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心得体会,课后一周内完成并上交学习报告。通过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教师了解到学生普遍认可第二课堂的学习方法。学生认为通过参与第二课堂,一方面对课堂知识进行了补充,揭开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神秘面纱,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将无菌观念印入脑海;另一方面增加了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了学无止境。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课外学习机会,接触了比较专业的前沿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普遍认同第二课堂,增强了我们继续开展第二课堂的信心。
1.3评价方法
两组学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前一周参加出科考试,均是由教育处统一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日常动态考核、出科理论考试(A、B卷)、技能考核(包括两项操作)、问诊及病历书写。总计100分,≥60分为及格。其中日常动态考核占30%,出科理论考试占30%,技能考试、问诊及病历书写占4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专人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x±s,分)
CBE理论自1992年由国家教委职教司引入国内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改变了我国学科本位及知识本位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6]。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CBE教学模式下的模块化职业能力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在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中实施基于CBE模式的临床教学是有意义的。
[1]欧阳翌国,邱爱珠,王慧琪,等.基于CBE理论的“6+2教学模式”在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6):35-38.
[2]向敏,刘远嵘,凌婧.CBE理论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30-31.
[3]王晓阳,张玲潇.基于CBE理论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1):114-115.
[4]席晅.论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4(2):265.
[5]张绪利,周剑涛,何香.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16-17.
[6]邢爱红,王宁,闫春梅.借鉴CBE理论,构建高职高专实践技能培养体系[J].当代教育科学,2011(9):55-56.
(*通讯作者:冯新玮)■
G526.5
B
1671-1246(2016)16-0067-03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课题(2015JYY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