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华英
(阳江市卫生学校,广东 阳江 529500)
角色扮演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
敖华英
(阳江市卫生学校,广东 阳江 529500)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的加深,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尝试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结合小组学习法开展教学。
社区护理;角色扮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社区护理是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社区护理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护理学基础相关内容,但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且本课程学时短(34学时),内容琐碎繁多。对此,笔者对本课程的社区健康教育部分,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结合小组学习法开展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教学内容无趣的难题。
角色扮演教学法属于模拟法中的一种。它是学生通过扮演现实生活或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一个角色,并据此模拟环境条件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1]。这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相当显著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模拟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场景[2-3],积极地参与并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转变为主动地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效果。
目前,虽然大多数院校的护理专业都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但是由于存在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等条件的限制,教学大多局限于课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社区护理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社区护士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这种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学生修完课程后,在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对此内容印象不深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因此,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3.1课前准备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前提是小组学习。将全班学生分组,布置目的明确的角色扮演任务。为了让学生知道本次学习的目的,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提前告诉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1)能列出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和方法。(2)能熟练评估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3)能正确表述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通过角色扮演实践,学习将来遇到此种情况将如何处理。这是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学会制订决策、付诸行动、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是按照章节内容进行,不能很好满足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教学内容这一要求。考虑到学生今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笔者根据大纲要求,把社区健康教育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任务卡的形式浓缩成几个小任务,见表1。
表1 社区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及时间
3.2课堂实施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需合理分组。在授课前,向班主任及以往的任课教师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班上的学生大致分为4~6组,每组都有学习成绩较为优秀、中等、居后的学生。这样可以让每组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达到较为一致的水平,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帮助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角色扮演活动需要设定相应的环境和背景,包括相关人物及行为。教师必须给定一个有详细信息的剧本。根据该章节内容,举例如下:如果你是一名社区护士,某天上班时遇到一名患者(人物,抽签)前来咨询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内容,你对他先进行诊断,然后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式,抽签)。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表演完毕要求说明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及具体的评价方法。
括号里的内容由每组抽签决定,如“人物”这一项包括健康人、患者、患者家属及照顾者等,于是设定的抽签内容为“健康人、高血压患者、肺癌晚期患者、肺癌晚期患者家属”。每组学生演完后,教师将该组学生的扮演情况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一起点评。任务卡中的第三、四项内容是促进学生思考、巩固所学内容,相互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将课本中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可以提前体验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状况。教师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点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交流,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课本知识。
[1]张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王峰,吴秋云,邵继红,等.情景剧表演在食品安全监督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51-52.
[3]刘华青,王春华,江城梅,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38-39.■
G40-03
B
1671-1246(2016)16-0080-02